建安十二年207年),當劉備在新野對著髀肉橫生的大腿流淚時,甘夫人在帳中生下一個男嬰。產房外的趙雲看著紅光滿帳,偷偷跟諸葛亮說:"這孩子哭聲跟打雷似的,將來必成大器。"誰能想到,這個在長阪坡被趙雲七進七出救回來的繈褓嬰兒,後來成了蜀漢帝國的"佛係掌門人"。
十歲封王太子,十七歲登基稱帝,劉禪的前半生堪稱"躺贏典範"。繼位當天,看著諸葛亮捧著印綬跪在麵前,他撓撓頭:"相父,以後朝中大事就勞煩您了,我負責拜祭宗廟就行。"話雖這麼說,卻把"大赦天下"玩出了新花樣——諸葛亮南征歸來大赦,薑維北伐勝利大赦,就連自己過生日都要大赦,搞得大臣們開玩笑:"陛下的詔書,比成都的雨還頻繁。"
建興元年223年),當朱褒、雍闓在南中搞事情時,劉禪正跟著太樂令學蜀地民歌。諸葛亮請命南征,他大手一揮:"相父放心去,成都的火鍋給您留著!"結果不到一年,諸葛亮帶著孟獲玩"七擒七縱",回來還送他一堆戰利品,樂得劉禪直拍大腿:"相父這波操作,比說書人講的還精彩!"
接下來的日子,劉禪開啟了"甩手掌櫃"模式:諸葛亮在漢中屯田,他在成都種桑樹;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他追著工匠問能不能改成載人版;甚至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他哭暈三次,卻在葬禮上偷偷跟內侍說:"相父一走,以後誰陪我聊《韓非子》啊?"
鄧芝出使東吳那天,劉禪特意讓他帶了十車蜀錦:"給孫權大叔帶個話,咱蜀漢的織錦,比他江東的麻布舒服多了。"孫權見了錦緞大喜,當場拍板和親,還送了一堆珍珠翡翠。劉禪看著貢品清單,跟後宮嬪妃顯擺:"看見沒,朕一句話,東吳就成了親家!"
延熙十六年253年),薑維在朝堂上拍桌子:"陛下,曹魏內亂,正是北伐的好時機!"劉禪咬著荔枝含糊不清:"薑將軍隨意,糧草不夠找蔣琬費禕要,朕給你寫手令。"結果薑維帶著大軍在洮西大破王經,劉禪興奮得把禦膳房的荔枝全賞給將士,轉頭又躲進後宮聽郤正講《史記》。
有人勸他節製北伐,他擺擺手:"薑將軍學相父,咱不能拖後腿。再說了,前線將士流血,咱在後方吃荔枝,良心過不去啊!"這話傳到薑維耳朵裡,將軍抹把淚,繼續率軍出狄道,哪怕被鄧艾打得滿地找牙,也要喊著"丞相遺誌不可丟"往前衝。
景耀元年258年),黃皓晃著拂塵走進後宮:"陛下,民間都說景星出現,該大赦改元啦!"劉禪正跟張皇後玩樗蒲,頭也不抬:"老黃你看著辦,隻要不打擾朕下棋就行。"從此,黃皓成了蜀漢的"隱形皇帝",賣官鬻爵、排擠薑維,搞得朝堂烏煙瘴氣。
有次郤正冒死進諫,劉禪盯著棋盤說:"老黃不過是個宦官,能翻出什麼浪?相父當年都說"親賢臣遠小人",朕心裡有數。"話雖這麼說,卻看著黃皓把薑維逼到遝中屯田,自己繼續在宮裡逗鸚鵡,直到鄧艾的大軍叩關,才慌了神:"咋不早說魏軍來了?快請譙周來!"
景耀六年263年),當鄧艾帶著兩千精兵從陰平滾下山時,劉禪正在宮裡看歌舞。邊關急報雪片般飛來,他抓著黃皓的手直抖:"這老匹夫怎麼繞到咱們背後了?"譙周跪著遞上降表,他盯著"輿櫬自縛"四個字直皺眉:"能不能彆搞這麼嚇人?換個輕點的棺材,朕怕疼。"
投降當天,劉禪坐著羊車出成都,北地王劉諶帶著老婆孩子在昭烈廟自殺,血濺台階。他路過時歎氣:"這孩子,咋就想不開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到了洛陽,司馬昭擺宴故意放蜀地歌舞,旁人皆哭,他卻拍掌叫好:"此間樂,不思蜀也!"氣得郤正在桌下直踩他腳,他反而悄聲說:"不這麼說,咱能活下來?"
在洛陽的安樂宮,劉禪把日子過成了退休老乾部生活:早上遛鳥,中午喝蜀酒,晚上聽郤正講段子。司馬昭送他百個奴婢,他立馬組織了個蜀地歌舞團;賜他萬匹絹,他分一半給當年的老臣。有人笑他沒骨氣,他指著院子裡的桑樹:"當年咱在成都種桑,現在在洛陽養老,都是種地,有啥不一樣?"
泰始七年271年),劉禪在洛陽病逝,臨終前把子孫叫到床前:"記住,咱劉家能在亂世活下來,靠的就是能屈能伸。相父北伐是忠,咱投降是仁,都是為了百姓。"這話傳到史館,陳壽提筆寫下:"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闇之後。"
劉禪繼位時,蜀漢人口不足百萬,諸葛亮五次北伐耗空國庫,他不是不想硬剛,是真打不過。當薑維第九次北伐時,他看著堆積如山的軍報,心裡跟明鏡似的:"相父都沒打下關中,薑將軍又能如何?但不支持北伐,對不起相父遺誌啊。"於是一邊撥款,一邊偷偷讓蔣琬在涪城囤糧,為將來留條後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鄧艾兵臨成都時,還有三萬守軍,夠撐半年。但劉禪知道,成都百姓剛經曆地震和饑荒,再打下去必成廢墟。他對著祖廟磕頭:"先祖打下益州不易,但不能讓百姓為朕的麵子送死。"投降後,曹魏士兵進城秋毫無犯,對比鐘會之亂的燒殺搶掠,成都百姓偷偷說:"陛下這波操作,救了咱全城性命。"
在司馬昭的宴會上,劉禪不是真傻,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當司馬昭問"思蜀否",他知道隻要說個"思"字,全家腦袋都得搬家。於是裝瘋賣傻,連郤正教的台詞都"忘"了,反而讓司馬昭放鬆警惕:"一個隻知道享樂的蠢貨,能有什麼威脅?"
他教會我們:當能力撐不起野心時,躺平也是一種智慧。諸葛亮在世時,他乖乖當吉祥物;黃皓亂政時,他睜隻眼閉隻眼;亡國之際,他果斷投降保百姓,這份能屈能伸,比空喊口號的熱血更難得。
他證明了:所謂"昏庸",有時是史書的偏見。蜀漢滅亡時,他能讓百姓不遭戰火,讓宗廟不被毀壞,這份務實的仁心,比薑維的九伐中原更貼近民生。
他示範了:在絕對實力麵前,審時度勢比盲目硬剛更重要。從"此間樂"到"安樂公",他用看似窩囊的方式,走完了亂世中最長的帝王路——在位41年,比劉備、諸葛亮加起來還久。
當我們拋開"扶不起的阿鬥"的偏見,會發現劉禪是個被嚴重誤解的生存大師。他沒有父親的弘毅,沒有相父的智計,卻用獨特的佛係哲學,在三國亂世中為自己和百姓謀得一方安寧。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不是所有英雄都要征戰沙場,能在亂世中守護百姓的溫柔,也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
喜歡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請大家收藏:()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