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的錢唐縣,吳氏姐妹花的日子過得戰戰兢兢——父母早逝,跟著弟弟吳景相依為命。孫堅聽說這姑娘才貌雙全,上門提親,結果親戚們集體搖頭:"孫堅那小子輕佻狡猾,嫁過去要倒黴的!"吳氏卻看得通透:"何必為了一個女兒惹禍?要是嫁錯人,那也是命。"一句話定了終身,嫁給孫堅後,生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其中就有後來的孫權。
吳景跟著孫堅南征北戰,最絕的是在橫江之戰。當時孫策被劉繇逼得團團轉,吳景想出個奇招:砍蘆葦紮成筏子,愣是讓大軍渡過了江,破了張英、笮融,幫孫策穩住了江東局麵。後來袁術稱帝,孫策與袁術決裂,吳景二話不說放棄廣陵太守職位,東歸輔佐孫策,妥妥的"娘家人硬核支援"。
孫權剛接手江東時才十九歲,吳夫人直接把張昭等老臣叫到床前:"我走之後,你們可得好好輔佐仲謀,要是敢玩幺蛾子,老娘在地下盯著呢!"她治家治國一把抓,連孫策的後院起火都能擺平,堪稱東吳版"呂後",可惜建安七年就病逝了,不然孫權的童年能少操不少心。
謝夫人是會稽名門之女,被吳夫人親自選為孫權的妃子,剛開始寵冠後宮。可孫權後來娶了表侄女徐氏,想讓謝夫人退位,謝夫人當場炸毛:"我先來的,憑啥讓她?"就這麼硬剛,結果失寵早卒。她弟弟謝承倒是爭氣,寫了百卷《後漢書》,也算給姐姐爭了口氣——可惜謝夫人沒等到後宮逆襲的那天,不然說不定能上演一出"妃嬪升職記"。
徐夫人是孫堅的侄女,嫁過兩次,第一任丈夫陸尚去世後,被孫權聘為妃,還負責撫養長子孫登。但她有個毛病:善妒。孫權遷都時,嫌她太能折騰,直接把她廢在吳郡,一住就是十幾年。後來孫登成了太子,群臣請立她為後,孫權卻屬意步夫人,拖了十幾年都沒結果。徐夫人估計每天都在吳郡畫圈圈詛咒:"早知道就不收養太子了,養了個寂寞!"
步夫人是臨淮美女,跟著母親避亂江東,被孫權一眼相中,寵冠後宮。她最大的本事是不妒忌,還經常給孫權推薦美女,堪稱"賢後典範"。生了兩個寶貝女兒:大虎魯班)和小虎魯育),一個嫁給周瑜兒子,一個嫁給朱據,都是江東頂級聯姻。孫權幾次想立她為後,無奈群臣力挺徐夫人,這一拖就是十幾年,直到她去世,才被追封為皇後——完美女人,連死都是皇後位的"意難平"。
會稽句章的潘夫人,本來在織室做女工,被孫權看中選入後宮。懷孕時夢見龍頭入懷,生下孫亮,從此開啟宮鬥模式。她性格陰險,靠美貌和手段害死了不少妃嬪,甚至在孫權病重時,偷偷問中書令孫弘"呂後專政"的故事,擺明了想當女皇帝。結果侍疾太累病倒,被宮女們趁睡縊殺,還謊稱"中惡"。事發後六七人被殺,孫權剛死,她就跟著去了,合葬蔣陵——機關算儘,不如宮女一繩。
全夫人是全尚的女兒,靠祖母全公主的關係,被嫁給孫亮。潘夫人得寵時,全公主為了巴結,極力促成這門親事,孫亮當上太子,她順理成章成了皇後。全氏家族一時顯貴,五個侯爺掌兵馬,侍郎、騎都尉宿衛左右,比《紅樓夢》的四大家族還風光。可惜好景不長,全氏子弟投降曹魏,全熙謀反被殺,孫綝廢了孫亮,全夫人跟著去了候官,全尚被追殺——外戚專權,終究是一場空。
朱夫人是朱據的女兒,孫休的表姐親姐公主所生),典型的政治聯姻。孫峻專政時,全公主誣陷她參與謀殺,差點被殺,孫休嚇得趕緊送她回建業,執手泣彆,像極了偶像劇裡的生離死彆。後來孫休即位,立她為後,可惜孫皓即位後,被貶為景皇後,甘露元年被逼死——在東吳後宮,長得美不如站對隊,站對隊不如命夠硬。
丹楊句容的何姬,本是路邊被孫權看中的民女,賜給孫和後生下孫皓。孫和被廢後,孫峻逼死他,嫡妃張氏自殺,何姬咬牙堅持:"都死了誰養孩子?"獨自撫養孫皓兄弟。孫皓即位後,尊她為皇太後,弟弟們封侯拜將。可惜吳末混亂,何氏子弟橫行,百姓編謠言"皓久死,立者何氏子"——從灰姑娘到皇太後,她的逆襲全靠一顆強心臟。
滕夫人是滕胤的族女,滕胤被誅後,父親滕牧被貶邊郡,孫休大赦才回來。孫皓當烏程侯時娶了她,即位後立為皇後,滕牧成了衛將軍。但孫皓後來寵妃無數,滕夫人失寵,全靠太史說"後不可易",加上孫皓信巫覡,才沒被廢,隻能在升平宮養老。天紀四年跟著孫皓遷到洛陽,算是東吳後宮少有的善終——有時候,迷信也能救命。
東吳的後宮,簡直是亂世的縮影:吳夫人的果斷、步夫人的賢德、潘夫人的陰險、全夫人的顯貴與衰落,無一不與朝堂交織。孫權英雄一世,卻在嫡庶之分上栽了跟頭,導致子嗣相殘,後宮亂則朝綱亂,終究應了那句"正家而天下定"。這些女人或賢或妒,或成或敗,卻都成了東吳曆史中不可忽視的注腳——在權力的遊戲裡,沒有誰能獨善其身,哪怕是後宮的女人。
喜歡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請大家收藏:()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