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江東清流:虞翻、陸績、張溫列傳_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 > 第170章 江東清流:虞翻、陸績、張溫列傳

第170章 江東清流:虞翻、陸績、張溫列傳(1 / 1)

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會稽郡府門前,虞翻身披衰絰,草鞋上沾滿晨露。孫策的軍隊已至城下,太守王朗欲整兵抵抗,他跌跌撞撞闖入大堂:"明府!孫策兵鋒正盛,會稽百姓何辜?"王朗撫須沉吟,他竟當庭脫下單衣,露出孝服下的鎧甲:"翻父喪未除,本不當言兵,但不忍見郡中父老遭難!"

王朗敗走浮海,虞翻追隨護佑,至東部候官,守將閉門不納。他孤身登城,對守將拱手:"昔季布為項羽將,數窘高祖,高祖成帝,反拜為郎中。今孫策明府,豈會苛責降者?"守將動容,開城相迎。孫策聞之,親至其宅,見翻正於靈前研讀《周易》,遂執手而笑:"仲翔孝勇,孤得之如得會稽。"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在丹徒山林縱馬射虎,馬蹄踏碎晨霧。虞翻策馬追上,拽住韁繩:"明府忘白龍魚服之戒乎?昔豫且射白龍,劉季斬白蛇,皆以貴體輕出之故!"孫策收韁長歎:"吾知卿忠,然身居亂世,安能如儒生端坐?"翻卻跪於馬前:"願明府以高祖為法,聚英豪而不親犯矢石。"

孫權繼位後,虞翻的諫言更烈。於禁降吳,孫權與之一同騎馬,他舉鞭欲擊:"此降虜敢與吾君並轡?"宴席上,孫權行酒至前,他伏地裝醉不接,待權離去,竟徑直坐起。孫權怒提佩劍,劉基抱住勸道:"大王欲效曹操殺孔融乎?"他卻直視孫權:"若殺翻,天下謂陛下容不得直言!"

赤烏二年239年),交州的椰林深處,虞翻在竹簡上批注《周易》,門生環繞。他雖處貶謫,卻每日講學,手指南方星空:"《易》曰"窮則變,變則通",吾雖流放,此道不孤。"聞孫權欲征公孫淵,他在給孔融的信中暗諷:"海外三島,豈足勞王師?"

臨終前,他望著北歸的雁群,對諸子說:"吾注《易》十卷,釋《老》《語》《國語》數篇,雖遭流放,終不負所學。"歸葬餘姚那日,交州百姓沿途設祭,香煙飄向大海,仿佛要將這位狂士的魂魄送回江東。

漢靈帝光和三年180年),九江袁術府中,六歲的陸績袖中滾落三枚橘子。麵對袁術的輕笑,他跪而對曰:"欲歸遺母,母性喜橘。"滿座皆驚,袁術撫其頭:"陸郎他日必成大器。"其父陸康為廬江太守,他常隨父斷案,見囚徒衣不蔽體,竟解自己的裘衣相贈。

孫策定吳,張昭等論及天下事,十九歲的陸績在末座朗聲道:"昔管仲以文德服諸侯,今諸君言必稱兵,獨不念孔子"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乎?"張昭欲辯,見其目光如炬,竟一時語塞。時人皆謂"陸郎雖幼,有顏子之德"。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鬱林郡府,陸績望著案頭的渾天圖,聽著窗外俚人歌謠。雖為偏將軍,他更喜著述,常對僚屬說:"治郡如治《易》,需剛柔相濟。"見百姓信巫鬼,乃立學校,親授《詩經》《尚書》,教民耕種。病篤時,自刻墓碑:"漢誌士陸績,幼學六經,長通天文,今葬鬱林,魂歸吳會。"

他預知亡日,臨終前對妻兒說:"六十年後,當有聖人一統,惜吾不及見。"言罷,手撫《太玄經注》而逝,年三十二。孫權聞之,歎曰:"公紀博通,使天假之年,當與子雲揚雄)齊名。"

黃武三年224年),成都朝堂,張溫展開孫權的國書,聲如洪鐘:"吳蜀如唇齒,共抗曹賊,願永結盟好。"諸葛亮撫掌讚道:"昔子產使晉,今惠恕使蜀,皆不辱君命。"蜀人見其容貌偉麗,辭采飛揚,竟作《張溫賦》傳於市井。

歸吳後,孫權問蜀政,他坦言:"諸葛亮善治國,法嚴而民服,陛下可效其信賞必罰。"孫權默然,心中卻忌其稱美敵國。暨豔案起,竟成導火索——這位選曹尚書欲清吏治,貶抑貪鄙,卻遭群小誣陷,張溫因舉薦之罪被牽連。

建業獄中,張溫望著窗外的梧桐,想起駱統的辯白書:"溫實心無他情,徒以才高招忌..."孫權的詔令傳來:"斥還本郡,以給廝吏。"他苦笑道:"昔賈誼遭絳灌之讒,今溫遇此,豈不同病?"

在吳郡,他常獨行於太湖之畔,見漁人撒網,忽悟《易》中"鴻漸於陸"之意,遂著《三吳水經》。赤烏七年244年),病卒於家,臨終前焚毀未竟之稿:"吾才足振國,而智不足全身,留書何益?"

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會稽饑荒,駱統望著家中糧倉,悄悄減少飲食。姐姐察覺,問其故,他垂淚道:"鄰裡皆饑,統何忍獨飽?"乃分私粟賑濟,全活甚眾。孫權聞其名,召為烏程相,赴任時對百姓說:"統少受鄉親之恩,今當以仁政治縣。"

烏程萬戶,他逐一走訪,見病者給藥,見老者送糧,百姓作歌:"駱公為政,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累遷建忠中郎將,領淩統舊部,士卒皆言:"駱將軍之仁,不讓淩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黃武五年226年),駱統在濡須督任上,見百姓困於征役,乃上疏:"民為邦本,今兵戶損耗,田疇荒蕪,若不恤民,何以立國?"孫權覽疏,見"民猶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語,不禁動容。

他深知民生之苦,每有徵發,必親審丁籍,免老弱;見屯田兵棄子,乃立育嬰堂。赤烏元年238年)卒於任上,百姓罷市三日,濡須水為之不流,皆言:"駱公在,吾等不知饑寒。"

虞翻的狂直,是儒家"以道事君"的極致踐行,卻在孫權的集權之路上撞得頭破血流;陸績的博雅,是江東學術的璀璨之星,卻因短命而難展抱負;張溫的才藻,本可成為吳蜀溝通的橋梁,卻因猜忌而淪為政治犧牲品;駱統的仁政,是亂世中的民生微光,卻在征役不息的東吳難以持久。

他們的悲劇,折射出江東政權從草創到集權的深層矛盾:當孫權從"親賢貴士"轉向"威權獨運",這群秉持理想主義的清流,或流放,或貶黜,或身死。但他們的精神如會稽之竹,雖經霜雪,不改其節——虞翻的易注、陸績的渾天圖、張溫的辯才、駱統的上疏,終究成為江東文化的基石,讓後世記得:在金戈鐵馬之外,還有一群人,用筆墨和風骨,守護著儒家的精神火種。

曆史的江水滔滔東去,卻衝不淡他們的身影:虞翻在交州的講席、陸績在鬱林的碑刻、張溫在蜀地的辭賦、駱統在濡須的德政,如同夜空中的星鬥,永遠閃耀在江東的曆史長空中,訴說著士大夫的理想與抗爭,光榮與悲愴。

喜歡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請大家收藏:()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一人:開局被夏禾強行轉修陰五雷 頂級魔改電影指南[美娛] 國運:婚配對象全是蘿莉 魔尊竟是女兒身,反手拐走當老婆 夫君的遺腹子自帶口糧 戲神之下 在八零偽裝歸國神豪 海賊之苟到大將 最強情報係統 說好合約結婚,怎麼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