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帝國來說,隻要產生了地緣衝突,出現了利益紛爭,那現在和將來的戰爭,某種情況下是必然的。
哪怕像是宋遼一般,依靠繳納歲幣,稱臣納貢換來了百年和平,但真正的基礎還是澶淵之盟前的一戰,雙方都明白,誰都打不過誰。
更何況如今的大明呢?
遼東展現出來的軍事力量越強大,如今的大明就越要硬扛下去。
當傳送門出現的那一刻,他們好似根本就沒有退路了。
帝國的鬥爭,不能用現代國家的邏輯來理解,當出現的那一刻,便是魚死網破的【零和博弈】
楊士奇上前附和:
“陛下,使者所言,藍星融合,萬國爭霸之盛世,我等雖心向往之,卻更歎息那波雲詭譎的變化局勢。”
“如此大爭之世,我大明難道就真的要一味退縮嗎?這遼東選擇談判,看似交易,實則是想要憑借那韃靼瓦剌,展現實力讓我大明白白交出科技罷了。
“難道,我們就要憑借這些恐嚇,白白交出科技生產線嗎?”
兩人所言,大明一眾臣子都跟著點頭,一時間場中凝重的氣氛,被濃烈的戰意所取代。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那麼還不如一戰。
而後,臣子主戰,將帥請戰。
一時間朝堂中群情激奮,竟然有人提議斬殺諸葛亮祭旗。
但這個王朝的兩個主要掌權者都未曾發話,而是默默聽著。
大國的邏輯絕對像不了小國的曲意逢迎。
臣子所說的非常有道理,但諸葛亮所說的也是個道理。
很多時候,作為一個近億人口的龐大帝國掌權人,他們不能單單憑借熱血行事,這一點,朱高熾做的比他老子要好。
朱棣望向了自己的太子,和從一開始到現在,幾乎沒有說話的好聖孫。
這位朱瞻基,有著朱棣的戰爭野性,卻也繼承了其父親的穩重,他總能以最理智而又客觀的時間,來看到一些東西。
曆史上,宣宗繼位之後放棄了很多東西。
先是北方被擴充的邊境,將衛所南縮,然後就是現在的安南。
此外還有鄭和下西洋的船隊。
很多的東西,如果我們從後世的視角來看,好似是不明智的。
但代入到當時。
在無法達到對邊境的消化情況下,放棄好似真的是最能節約成本的手段。
這位朱瞻基,不知道是明智,還是更為的理智呢?
無論如何,這一家子,好似都不如漢王一般,像是個莽夫。
諸葛亮說話了。
自關外消息傳來之後,他沒有說話,隻是默默的聽著,感受著。
不同觀念的差距,讓他在最開始,對大明產生了一些錯誤的偏差。
而到了現在,他或許更能夠理解其中的深重。
諸葛亮很能夠明白,大明從始至終好似都弄錯了一個意思。
他們總是以本世界的世家,以大明國力強盛,科技先進,物產豐富的視角來看待一切。
無論是曆史上多麼赫赫有名的人物,卻依然擺脫不了這個怪圈子。
喜歡曆史秘境:開局神話三國劉備請大家收藏:()曆史秘境:開局神話三國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