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門大道與正陽門大道以及承天門廣場的竣工,使京師現代化建設的效果初步顯現,人們震驚於街道的寬廣與平整,震驚於路燈的亮如白晝,震驚街道成了花的海洋。
一期工程的順利結束,吳偉業、柳如是的二期改造計劃就直接遞到了永昌帝的龍書案上。
二期工程還是建設道路,永昌帝為柳如是的二期工程起名“世紀工程”。
二期工程又建設了四條道路,分彆是南北向的東城路與西城路,東西向的北城路與南城路。
東城路與西城路,北城路與承天門大街正好繞皇城一周,此四條路構成了京師的一環線。
南城路東至廣渠門西至廣安門。
由於前邊幾條路積累了經驗,此四條路僅用半年便修建完畢。
隨著這幾條大路的修建完畢,三期工程也開始修建,三期工程主要建設環城路,東城、西城、南城、北城擴展路。
還有天橋路和鐘樓路兩條東西路。
建設這三期工程需要大肆拆遷,拆遷麵積達到了150萬平方米。
賠償款大約1500萬兩,工程建設費用需要兩千五百萬兩,工程總造價四千萬兩。
永昌七年驚蟄,春雷劈裂了皇極殿簷角的嘲風獸首。
順天府尹吳偉業,府丞柳如是兩人拿著奏章到皇極殿向永昌帝奏報京師二期工程進展。
承天門廣場與紫禁城中的地麵現在全部用寬40厘米長60厘米厚50厘米的花岡岩鋪設,又平整又光滑
兩人走在平整照人的花崗岩上,為自己能夠參與這浩大工程而自豪。
順天府尹吳偉業從懷中掏出一哲紙道:“廣渠門外三百戶不肯遷墳,拆迀隊昨夜進行強製遷墳,今天早上已有老儒觸石而亡!”
永昌帝說道:“傳洪皓遠、田秀英、宋應星上殿,傳需要遷墳的幾位代表上殿!
京師拆迀辦主任是洪皓遠,副主任是柳如是。
廣渠門外有主墳頭三百一十七座,根據拆遷辦的精神,每個墳頭補銀一兩,責令其搬遷。
其中一謝姓祖墳有墳頭六十七座,有一李姓祖墳有墳頭五十八座,這兩家族長串通一氣,不接受賠償,拒不迀墳。
洪皓遠命拆遷隊與謝家、李家多次溝通無果,於前日淩晨,將其墳按無主墳處理,將其迀至郊外一亂墳崗。
謝家、李家糾集家族數百人圍堵順天府,其中謝姓一八十老翁當場撞石身亡。
在皇極殿上,在永昌帝麵前,謝姓、李姓幾位族長聲淚俱下,控訴拆遷辦的工作人員野蠻執法,置百姓生命財產如糞土,並請皇帝作主,懲治首犯洪皓遠、柳如是以及拆遷工作人員張江、宋勇等人。
永昌帝問吳偉業,此事是否屬實?
吳偉業道:“順天府已於三個月前頒布京師墳墓管理辦法,該辦法要求京城內的墳墓均要遷出,每墳頭補銀一兩,在城市規劃內的墳頭除了補銀一兩外,另在城效補償相應一塊地。拆遷辦人員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並無違法之現象。”
柳如是言道:“謝家族長與李家族長對我們補償的郊外之地不滿,他們請風水師看了,說我們找的地是絕地,不宜建墳,我們又給他們找了幾塊地,均不滿意。這兩家以此為理由,拒不遷墳,影響工程進度,不得已采取強製手段。”
永昌帝言道:“拆遷關於墳地補償政策沒有錯,謝家和李家想將祖墳遷到一風水上佳之地也沒錯,錯在上佳之地難找,責令謝、李兩家在順天府補償地的幾塊中選擇一塊地。如果此兩家不滿意,可將此地賣掉,自由再選擇上佳風水之地。”
謝、李兩家族長聽得此言,心中苦不堪言,這皇帝這一番話不是等於沒說嗎?我們當然懂這個道理,隻是補償這塊地值十兩銀子,我們找風水之地需要一百兩,我們不搬遷是要官府補償我們一百兩銀,而不需要皇帝教我們遷墳之法。
柳如是等人心中暗喜,原來皇帝早就看透這謝、李兩家的真實企圖,根本不支持他們。
皇帝金口玉言,謝、李兩家哪裡敢反駁,隻好乖乖領了聖旨下去。
柳如是拿出二期、三期工程預算的提案,請永昌帝批複。
永昌帝道:“關於二期、三期建設投資問題,還由京師城投公司出資建設。具體資金來源由城投公司出賣京師內已拆除的皇家土地所得籌措。”
城投公司洪皓遠主要負責工程建設與拆遷,而資金籌措主要由崇禎帝的田貴妃負責。
田貴妃在京師大學堂學習一段時間,自然受益匪淺,而且其父親田弘遇家族也多有經商,所以田貴妃還是很有商業頭腦的。
京師建設一期工程的資金來源是銀行貸款,田貴妃從大明民生銀行貸款一千萬兩用於一期工程建設。
一期工程建設結束,城投公司獲得了大量皇家資產。
城投公司對這些資產進行了精心包裝,並將包裝後的這些資產麵對社會商家拍賣。
其中拍賣最主要的資產有:承天門廣場附近國賓館項目,正陽門東商業街、西商業街項目,正陽大道天壇遊樂中心項目,鐘鼓樓商業區項目等數十個大項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數十個大項目,經過大明民生報的大肆宣揚,引來了全大明南北各地的商賈大肆競價。
晉商、徽商、漸商、海商等數百位有實力的商業集團齊聚京師,開始了明爭暗鬥。
首先是對承天門廣場東南的國賓館的拍賣。
這場拍賣會可謂慘烈。
先介紹一下國賓館項目,該項目占地一百畝,是大明將來接待外交使節和各省府縣來京官員的首選賓館。
國賓館整體占地麵積達一百畝,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其核心建築包括一座主樓和三座副樓,每座建築都獨具特色,既相互獨立,又通過連廊巧妙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主樓高達十層,是國賓館的標誌性建築,總建築麵積達三萬平方米。它的設計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建築風格,外觀宏偉壯觀,線條流暢,彰顯出大明的威嚴與莊重。主樓的外立麵采用了上等的漢白玉和青磚,搭配著精美的雕刻和裝飾,體現了大明精湛的工藝水平。同時,為了滿足現代建築的需求,還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牆,不僅增加了建築的通透感,也讓整個建築更具時代氣息。
主樓的一層設有寬敞明亮的大堂,麵積達兩千平方米。大堂的地麵采用了珍貴的大理石鋪設,牆壁上掛著描繪大明山河壯麗景色的巨幅壁畫,展現出大明的雄渾與豪邁。大堂的中央,擺放著一座精美的青銅雕塑,象征著大明的繁榮與昌盛。大堂的兩側分彆設有前台、休息區和商務中心,為賓客提供便捷的服務。
喜歡王淩在明末請大家收藏:()王淩在明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