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從馬上下來,跪地恭迎皇上的百姓有認識的便就喊出馬超的名字來。
馬超站在地上給大家躬身施禮,道:“鄉親們讓開一條道兒,叫太上皇的車輦過去;這裡不是安全地帶,完顏宗翰倘若背信棄義的話還會派金兵追擊過來;那樣的話事情就不好辦!”
百姓聽馬超如此講,便都站起身來;馬超把手向前指指慷慨激昂道:“大家往東城趕,到了新宋門、新曹門就是我們的地盤,那裡由我們的軍隊把守城門;大家也就安全了!”
百姓齊聲響應,喊出:“我們聽馬大將軍的號令!鄉親們,大家夥向東城區進發!”
百姓呼群喚友,向東城區而去;擁擠的道路上頓時閃出一條道來,馬超看向李師師,說了聲:“夫人保護好太上皇向京城進發!”
李師師送給馬超一個秋波,打了一個響指;和紅蓮姑娘,十二女衛跟在車輦周圍;保護著宋徽宗向前而去。
馬超跟在李師師他們後麵,尋思:汴梁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的黎民,宋徽宗在位時他們不遺餘力地維護城內社會治安;表現出上國子民的純高素質和優良品德。
馬超心中正想,隻見鄭斯文趕了上來;鄭斯文騎著電動摩托車,追上馬超後嘻嘻哈哈道:“馬大哥大元帥,是你將圍住太上皇車輦的汴梁百姓調動開的吧!”
“是啊!是在下調動開放!”馬超騎在馬上與鄭斯文拉呱。
鄭斯文嘿嘿笑道:“馬大哥看到這樣的陣仗,難道就想不起點啥事情來?”
“想點啥事情來?”馬超莫名其妙地問了一聲,看向鄭斯文道:“能想啥事情啊!”
鄭斯文笑得山響,往馬超跟前靠了靠道:“大哥沒見這像《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中的描述嗎?”
馬超沒有讀過《三國演義》,質問一聲,道:“在下沒有讀過《三國演義》,鄭兄弟不妨講講!”
鄭斯文定定神,講述《三國演義》中的情節:道:劉玄德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諸葛亮在新野縣博望坡設計打敗曹軍,曹操大怒:罵道“諸葛村夫,安敢如此;”催動三軍,漫山塞野,儘至新野下寨。傳令軍士一麵搜山,一麵填塞白河。令大軍分作八路,一齊去取樊城。
徐庶將曹操追擊的危情稟報劉備,玄德問計於孔明。孔明曰:“可速棄樊城,取襄陽暫歇。”
玄德曰:“奈百姓相隨許久,安忍棄之?”孔明曰:“可令人遍告百姓:有願隨者同去,不願者留下。”
先使雲長往江岸整頓船隻,令孫乾、簡雍在城中聲揚曰:“今曹兵將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願隨者,便同過江。”
兩縣之民,齊聲大呼曰:“我等雖死,亦願隨使君!”即日號泣而行。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
玄德於船上望見,大慟曰:“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
聞者莫不痛哭。船到南岸,回顧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玄德急令雲長催船渡之,方才上馬。
鄭斯文將劉備不舍百姓帶其渡江的故事情節講述一遍,馬超感同身受,道:“兵民是勝利之本,隻有充分動員和依靠群眾,才能贏得戰爭的勝利!”
鄭斯文一怔,看向馬超道:“大哥喊出的話語好像是偉人在《論持久戰》中講過的話!”
“沒錯!馬超已經穿越成特種兵大隊長!”馬超直言不諱道:“率領特種兵在地球那一邊執行維和任務時,經常用偉人的話語警示屬下!”
鄭斯文“哦”了一聲,深有感觸道:“汴梁百姓愛國愛家無所畏懼,幽默風趣,知識麵廣,施耐庵先生撰寫《水滸傳》時就已經提到過。
《水滸傳》高俅出場時施耐庵用了這樣的語詞:“且說東京開封府汴梁宣武軍,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業,隻好刺槍使棒,最是踢得好腳氣球。京師人口順,不叫高二,卻都叫他做高球。後來發跡,便將氣球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玩耍,頗能詩書詞賦;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隻在東京城裡城外幫閒。”
文中提到的“京師人口順,不叫高二,卻都叫他做高球。”沒有謾罵、貶低、揶揄、譏諷,完全是平和的口吻。
而對高俅這個浮浪破落戶子弟的描寫也是:“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玩耍,頗能詩書詞賦。”
這是一個潑皮破落戶嗎?完全是“琴棋書畫武舞閒的角兒”。
施耐庵最所以用這樣的語詞描寫東京人和高俅,足以證明汴梁人的教養、學問樣樣不落;人們對高俅這樣的潑皮無懶不用謾罵;順口喊出“高球”二字來,十分地嚼味,非常有意思。
施耐庵想說什麼呢!自然想說汴梁京師人受教育程度很高,人人幽默,禮儀客套,很有修養。
因為蔡京“崇寧興學”以後,大宋國的城鄉凡是適齡兒童,不問家庭出身;全都可以上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處於全國文化、經濟、藝術最頂端的京師百姓,受教育程度自然比其他地方高出幾個層次;因此,在擁護明主,反對奸佞;槍口一致對外方麵;京師百姓都是一呼百應。
陳東、歐陽澈這樣的仁人義士才能好振臂一呼,應者數萬,這次數萬百姓能在南城通往東城的道路上跪迎徽宗皇上;無疑是張道宇這幫仁人義士召喚來的。
童貫喊住馬超,將宋徽宗是回忠義靖國軍總部蔡京府邸,還是直接上延福宮的憂慮告訴馬超。
馬超蹙蹙眉頭道:“老太師的話很有道理,要不我們馬上召開一個緊急會議;邊走邊說,叫大家集思廣益,談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