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趙佶自知之明地將名字改為趙仁吉,對馬超任命他為驃騎大將軍十分滿意;在靖國軍幾百號將領麵前直接喊出驃騎大將軍趙仁吉來,那就說明他從思想上已經禪讓了皇位;後麵隻需補充個禪讓儀式即可。
宋徽宗禪讓後,北宋才能宣告消弭;取而代之的是炎宋大帝國;炎宋大帝國的皇上是馬超,北宋第八位皇帝趙佶屈尊於馬超手下的驃騎將軍。
漢獻帝劉協、曹魏皇帝曹奐禪讓皇位時都是清涕眼淚痛苦得唏噓,趙佶禪讓卻是滿心歡喜。
趙佶原本不想當皇帝,現在終於禪讓出去,似乎是自己的夙願。
而做了驃騎大將軍能挎槍騎馬馳騁疆場與金奴麵對麵廝殺是他多年的夢想。
坐在皇上龍椅上被大臣、太監和宮娥簇擁著是十分享受,但躍馬疆場的淋漓儘致才是最大的享受。
人說宋徽宗是文曲星下凡,一出生便有南唐後主李煜的陰影作伴;宋哲宗升天後沒有子嗣;向太後“霸王硬上弓”將他推上皇位。
為了不辜負向太後一片苦心,趙佶舍棄琴棋書畫的愛好;毅然決然登基稱帝。
25年的皇帝生涯酸甜苦辣澀五味雜陳,可他沒有辜負列祖的期望,將大宋推向曆史的頂峰。
可25年的皇帝生涯也使他樹立了不少宿敵,民眾對他執政期間的政績褒貶不一;有人甚至說他是一個腐敗透頂的昏君,自知坐享其成不顧大宋百姓的死活。
趙佶不在乎人們對自己的評判,他是務實主義者;覺得隻要對得起國家,對得起百姓,對得起列祖列宗被人謾罵他不計較。
趙佶不計較被人謾罵,但必須用事實回擊那些不顧事實曲直的無腦之人。
趙佶真要腐敗透頂,龍國恐怕就沒有“漏澤園”、“居養院”、“安濟坊”,更不會有“崇寧興學”和“青唐六州”的回歸。
“青唐六州”即現代的青海西寧周邊地區,唐代以來是吐蕃部族的聚居地;後成為唃廝囉政權的都城。
北宋時期,河湟地區由唃廝囉吐蕃王族後裔)建立的政權統治。
該政權與北宋、西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曾是北宋牽製西夏的重要盟友。
“青唐六州”並非固定行政區劃,而是北宋對河湟地區收複後設置的州郡統稱。
北宋中期西夏占據河西走廊,對北宋西部邊境構成嚴重威脅。
王安石變法期間采納王韶《平戎策》主張收複河湟,“斷西夏右臂”以扭轉對西夏的被動局麵。
宋徽宗登基後詔命王韶、童貫率軍收複熙州今甘肅臨洮)、河州今甘肅臨夏),岷州今甘肅岷縣)、宕州今甘肅宕昌)、疊州今甘肅迭部)、洮州今甘肅臨潭)。
這些州郡地處河湟要衝,北宋在此設置“熙河路”。
北宋收複青唐六州後,形成對西夏的側翼威脅,切斷了西夏與吐蕃部族的聯係,緩解了西部邊境壓力。
北宋在青唐六州設置了市易司,推動茶馬貿易,增加財政收入;促進了經濟事業的快速發展。
宋徽宗尤其重視用優秀的漢文化同化邊遠民族,漢、吐蕃等民族和睦相處,深入推行儒學教育後;邊遠民族的文化事業得到空前發展。
與此同時,北宋還重視青唐六州的城鎮建設;修建城堡、村寨,加強對邊疆的控製。
宋徽宗回想著自己在位時的貢獻,由衷地訕笑一聲心情坦然。
禪讓皇位後趙佶便稱趙仁吉,是一員武將;將馳騁疆場把抑壓心中的苦悶全部釋放出去,為被金人蹂躪致死的皇後、皇妃、帝姬報仇雪恨。
……
李剛帶著幾個人趕去應天府會見康王趙構。
軍師中郎將鄭斯文則帶領8大將軍馬但、楊繼宗、種世文、折中尉、薛雲霄、楊擎霄、羅紫霄、翁藍霄趕去皇宮,部署皇位禪讓,炎宋大帝馬超登基事宜。
北宋建立後,宋太祖趙匡胤大力擴建皇宮,形成了包括宣德樓、大慶殿、樞密院、中書省、都堂、文德殿、凝暉殿等眾多建築的開封皇城。
鄭斯文一行進入宣德樓——宣德樓為大內即皇宮)正門,在宋代俗稱“端門”,因“太微,天子庭也…南蕃中二星間端門而得名。
宣德樓排列著五座門,門上刷朱漆,嵌金釘。
宣德樓的牆壁由磚石砌鑲而成,牆上雕刻著龍鳳和飛雲的圖案,簷椽高聳,覆蓋著琉璃瓦,還有曲尺形的連牆、突起的樓閣、朱紅的欄杆和彩繪的門檻,無處不是精致華美。
宣德樓下麵並列著兩座相對而立的門樓,門前設有朱紅色的杈子,與外界隔離開來。所謂杈子,是用木條交叉固定的支架,放置在街上相當於隔離墩。
進入宣德樓正門就到大慶殿,大慶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宮殿。
每逢大典,皇帝都要提前在大慶殿齋戒、住宿以示虔誠;每年正月初一的朝會也在大慶殿舉行。
大慶殿外左右兩側的門稱長慶門,此外,大慶殿的院子裡設有兩座樓,外形類似寺院裡的鐘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太史局就在鐘樓上麵,局裡的保章正時刻都要檢查刻漏,並手執牙牌按時向宮中報告時間。
太史局就是司天監,而保章正是太史局的官員,負責觀察日月星辰、編製曆法,以及測驗“刻漏”。
刻漏,又稱“漏刻”,是古代科學家發明的計時器。
“漏”是一種帶孔的壺,“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
刻漏有泄水型和受水型兩種,泄水型漏刻水從漏壺的孔流出,漏壺中的浮箭隨水麵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壺中,隨水麵上升指示時間,為了使水流均衡,可以放置多級受水壺。
古人根據一天中太陽出沒的規律、天色的變化規律,以及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獨創了一套計時方法,將一個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並與十二地支相配,分彆為:子時、醜時、寅時、卯時、辰時、已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古代的一個時辰等於現代的兩個小時。
鄭斯文看過太史局鐘樓上的刻漏,訕笑一聲對身邊的8大將軍道:“明日炎宋大帝登基用不上刻漏了,我們用先進的手機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