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仙桌前的攻心戰
清早的當鋪剛卸門板,櫃台後頭的朝奉爺捧著紫砂壺嘬茶。外頭進來個裹著補丁襖的漢子,懷裡揣著祖傳的翡翠扳指,還沒開口先矮了半截身子。朝奉眼皮都不抬,伸出兩根指頭捏住扳指,嘴裡蹦出八個字:"石性太重,火氣不足。"
漢子急了:"這可是乾隆爺賞給祖上的!"
朝奉冷笑一聲:"蟲吃鼠咬,光板沒毛——當不當?"
最後漢子攥著三吊錢抹淚出門,那扳指轉頭就被貼上"和田籽料"的標簽,躺在鋪子最顯眼的格子裡。
您瞅見沒?這就是當鋪朝奉的看家本領,三句話能把金疙瘩說成土坷垃,活活氣死當東西的人。好比現在二手車販子,指著劃痕說"戰損成色",摸著真皮座椅歎"歲月包漿",聽得人恨不得倒貼錢請他收車。
二、黑話裡的三把刀
第一刀:貶物先貶人
"蟲吃鼠咬"這話最毒,明著說物件有瑕疵,暗裡踩人臉麵。您帶著傳家寶來,他偏說"光板沒毛",聽著像是罵街坊王寡婦家的瘸腿貓。
《揚州畫舫錄》裡記著件真事:鹽商後人拿唐伯虎的真跡來當,朝奉掃兩眼就說:"墨色浮,紙頭脆,頂多算個"老仿"。"其實心裡門兒清,這是要逼賣家自亂陣腳。就像現在房產中介,進門先挑刺:"戶型不方正采光受影響",先把房東說到心虛。
第二刀:行話築高牆
當票上寫的"天書"才是真功夫。"袍"代表衣服,"襖子"叫"擋風",玉器統稱"石頭"。曾經有個愣頭青拿著當票去衙門告狀,縣太爺瞅著"蟲吃鼠咬破銅鏡"直瞪眼——這說的分明是前朝青銅鑒!
老輩人講:"朝奉的嘴,騙人的鬼。"他們能把鎏金菩薩說成"銅胎掛彩",翡翠鐲子叫"綠石頭圈"。現在某些專家一個路數,把黃花梨說成"降香黃檀",哄得外行一愣一愣的。
第三刀:唱價如唱戲
櫃台前永遠演著雙簧:朝奉扯著嗓子喊"破棉襖一件——",賬房立馬接"寫洋三塊!"其實暗地比劃手勢,三根手指是三十兩,摸耳朵代表再加五成。
《清稗類鈔》揭秘過這套把戲:有當鋪夥計比劃"七"字,客官以為是七兩,其實是"倒七"——隻給三錢!活脫脫像現在直播帶貨,"家人們"喊著"賠錢送福利",後台悄悄改銷量數據。
三、老祖宗的反殺術
拆招第一式:裝瘋賣傻
蘇州有個綢緞商被坑過,再去當鋪就扮結巴。朝奉說"光板沒毛",他瞪著眼:"光...光什麼板?我...我要當的是貂皮大氅!"逼得朝奉不敢再玩文字遊戲。這招現在也好使,遇到推銷保險的拽專業名詞,您就捂著胸口:"大兄弟你說慢點,我心臟病要犯了。"
拆招第二式:以黑治黑
嘉慶年間,京城混混"鐵嘴張"專治當鋪。拿著鍍金鐲子進門,張嘴就是:"這可是"金包銀跳脫",按行規得寫"淡金鐲一對"。"朝奉碰上懂行的,立馬賠笑改口。如今二手市場也這規矩,他喊"伊拉克成色",您就回"起碼得算敘利亞戰損版"。
拆招第三式:釜底抽薪
南京夫子廟擺攤的李老頭有絕活:當東西前先找三家鋪子探口風。朝奉說"石性重",他扭頭就走:"西街王掌櫃可說這是"冰種起熒"。"嚇得朝奉趕緊改價。這招放現在叫"多方比價",任他吹得天花亂墜,您就一句:"拚多多上才賣九塊九。"
四、門檻精現形記
茶館錢掌櫃愛講古:"真正的高手在民間。"有年寒冬,丐幫長老拿著破碗進當鋪,朝奉剛喊出"缺沿少底",老頭突然用碗敲櫃台:"您可瞧仔細嘍,這"八方來財碗"底刻著前朝官印!"第二天當鋪門口就貼出告示:"本月慈善賑災,典當利息減半。"
您看《醒世恒言》裡施複賣綢緞,遇上壓價的就說:"隔壁趙員外等著收呢。"古今道理相通,對付認知降維就得"借力打力"。就像現在買手機,店員吹噓"納米鍍膜防抖技術",您掏出淘寶詳情頁:"這不就是塑料殼貼膜麼?"
喜歡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家收藏:()堪破三千世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