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杜子春三入長安城:財富得失的心理閾值測試_堪破三千世相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堪破三千世相 > 第12章 杜子春三入長安城:財富得失的心理閾值測試

第12章 杜子春三入長安城:財富得失的心理閾值測試(1 / 1)

長安城的暮色浸著銅臭,杜子春第三次站在西市的金水橋頭。懷中的羊皮囊裡,是鐵冠道人給的最後一筆錢——三百兩黃金,足夠買下半條朱雀街。橋下汙水倒映著他浮腫的眼袋,三年前他正是在這裡散儘家財,如今卻又如餓鬼般攥緊錢袋。遠處傳來更夫的梆子聲,他忽然將錢袋拋向空中,金錠如雨墜落時,竟想起七歲那年偷吃供果被道士追打的舊事。

一、潑天富貴試道心

鐵冠道人初遇杜子春時,這敗家子正用蜀錦裹著破碗乞討。老道丟來一袋金珠:"拿去,花光再來。"杜子春抱著錢袋狂笑狂奔,當夜便在平康坊包下整座青樓。這般癲狂做派,恰似《韓非子》所言"饑人過屠門而不嚼",久貧乍富之人,最易被欲望反噬。

可道人要試的不是揮霍,而是"破執"。當杜子春第三次討錢時,老道給的黃金暗藏玄機——每錠底部皆刻"無常"二字。正如《戰國策》中馮諼為孟嘗君市義,鐵冠道人這是用潑天富貴作鉺,釣的是人心最深處的恐懼與貪婪。

二、銅錢眼裡過刀山

杜子春第一次散財,買的是虛名。他雇百人沿街撒錢,換得"賽孟嘗"的美譽。可當債主登門時,那些受惠者卻閉門不見。這教訓讓他想起《呂氏春秋》中的"九方皋相馬"——世人隻見他拋金如土,卻不見錢財背後的算計。正如他在酒醉時寫的打油詩:"金銀糞土何足論,買得虛名誤終身。"

第二次他學乖了,將錢財儘數投入藥材生意。誰料漠北戰事突至,三十車人參全被征為軍資。站在空蕩蕩的貨棧裡,他忽然大笑:"原以為錢財如流水,不想是握不住的沙!"這般頓悟,暗合《道德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的玄機——鐵冠道人要看的,正是他失去一切時的眼神是否依然清亮。

三、黃金枷鎖困遊魂

第三次得金時,杜子春已生白發。他不再揮霍,反用金箔將老宅貼得金碧輝煌。某夜暴雨,金箔剝落聲如厲鬼撓牆,他在滿室金光中蜷縮發抖,忽見牆上映出父母餓死的慘狀。這幻象讓他想起《莊子》"林回棄璧"的典故——世人懷抱玉璧逃難,唯賢者寧負嬰兒,因"璧以利合,子以天屬"。

次日他拆了金箔,熔成三百金餅置於市口,任人取用。長安乞丐起初不敢動,待有人試探取走金餅,頓時引發瘋搶。杜子春坐在茶樓觀望,嘴角笑意漸冷——他終是看透了錢財的戲法:世人怕的不是失去錢財,而是失去"可能得到錢財"的機會。正如《鹽鐵論》所言:"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三百金餅照見的,是三百張被黃金烙紅的貪相。

四、空囊方見真滋味

金餅散儘那夜,鐵冠道人踏月而來。杜子春掏出空錢袋笑道:"老神仙還要試我幾次?"道人卻指著他腰間玉佩:"怕不怕連這個也丟了?"話音未落,玉佩已化作青煙。杜子春拍手稱快:"妙哉!省得我當玉換酒錢!"

這番做派讓道人撫掌大笑。原來真正的試煉不在散財,而在破除"得失心魔"。就像《史記》記載的範蠡三聚三散,杜子春三次得失間的眼神變化,恰似銅鏡越磨越亮。當他能笑看黃金成土時,方悟《周易》"亢龍有悔"的真諦——至富者不畏貧,正如至強者不逞勇。

五、明月依舊照空囊

十年後有人見杜子春在終南山結廬,屋內無床無灶,唯懸一破錢袋於梁上。樵夫問其故,他指著錢袋道:"當年這裡麵裝過黃金萬兩,裝過父母遺骨,裝過仇人血書——如今你看它可還裝得下什麼?"山風穿囊而過,嗚嗚如塤。

這空囊禪機,暗合《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妙義。正如鐵冠道人臨終所言:"世人怕失錢財如怕失魂魄,卻不知魂魄本不在錢囊中。"杜子春最終在雪夜坐化,身無長物,唯留石壁刻詩:"曾攜千金醉紅樓,今披風雪笑王侯。若問長生何處覓,且看空囊懸北鬥。"

正是:

三入長安試道心,黃金糞土等輕塵。

莫道得失天大事,且看空囊懸山門。

喜歡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家收藏:()堪破三千世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懷了主母兄長的孩子後 魯魯修淩駕於諸天 混沌天靈 背靠大理寺發放手工活 諸天領主 主播失憶後:大佬們全都火葬場了 八零草台科研班子作妖日常 綜藝:我人氣不行,但我氣人很行 資本家小姐覺醒,掏空家產去隨軍 盜墓:不是吧,高三生也盜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