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
趁東風直上青雲,
線係朱門,
骨附權臣。
驟雨忽來,
斷絲裂帛,
墜作泥塵。
血濺扇桃花猶嗔,
骨埋沙鶴唳空聞。
休笑癡人,
且看今朝,
誰在攀雲?
桃花扇底胭脂血
《桃花扇》中李香君血濺定情扇時,秦淮河畔的燈火正映著侯方域倉皇北顧的背影。這柄染血宮扇,既照見青樓女子的氣節,更戳破多少攀附者的虛妄——那複社才子依附史可法時何等慷慨激昂,待馬士英得勢,轉臉便成阮大铖座上賓。
這般場景,在洛陽城東的茶肆裡日日上演。鹽商趙員外新得巡撫題字,將“清正廉明”匾額高懸中堂,卻在後院備著十口檀木箱,專收下屬“冰敬”“炭敬”。某日巡撫倒台,官兵破門時,那匾額“明”字上的金漆正巧剝落,露出底下蟲蛀的朽木。
紙鳶的三根懸絲
第一絲:朱門酒氣
唐玄宗時,楊國忠府前總拴著吐蕃使者進貢的獒犬。某日安祿山來訪,那犬竟狂吠不止。楊國忠笑言:“此畜唯識真龍天子。”未及三年,馬嵬坡白綾懸頸時,方知獒犬當日吠的,原是條真正的豺狼。
今人攀附之術更勝前人。某地產商為攀交要員,特設“雅集”,請大師在拍賣會將其塗鴉之作拍出天價。要員夫人讚其“當代唐伯虎”,他笑納之餘,卻不知這遊戲規則早被《圍爐夜話》道破:“媚字極俗,且非真心。”
第二絲:青雲幻夢
《紅樓夢》賈雨村初得甄士隱資助時,口稱“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待他亂判葫蘆案,早把恩人之女英蓮推入火坑。這般行徑,倒似《金瓶梅》裡應伯爵——西門慶活著時稱兄道弟,屍骨未寒便轉投張二官。
某當代“學術新星”的軌跡更堪玩味:導師掌權時,他論文致謝寫滿三頁;導師退休後,新書序言竟稱“自學成才”。這讓人想起《儒林外史》中匡超人,前腳為亡父結廬守孝,後腳便赴省城攀結權貴。
第三絲:焚身烈焰
南宋賈似道好鬥蟋蟀,專建“半閒堂”蓄養天下名蟲。某日蒙古鐵騎臨城,他竟在葛嶺彆墅大擺“促織宴”。待城破時,滿堂蟋蟀罐碎作瓦礫,恰似他經營半生的關係網。《戰國策》中“狡兔三窟”的智慧,在權力場裡往往變成“飛蛾撲火”的愚行。
墜亡者的三聲絕響
第一聲:線斷
明嘉靖年間,嚴嵩倒台時,抄出《百官行述》十二箱。某縣令曾獻赤金夜壺表忠心,此刻連夜錘金成錠,卻熔不去壺底“孝敬嚴閣老”的銘文。這場景恰似《官場現形記》所述:“靠山山倒,靠水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