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卷做幕布,聖賢語錄當提線。演罷忠孝節義戲,後台分贓笑開顏。"
忠義堂前戲
東京汴梁的殿帥府高懸"精忠報國"匾額,高俅端坐虎皮交椅,正厲聲訓斥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本帥整頓軍紀,爾等竟敢私授武藝?"話音未落,親兵已將王進祖傳的镔鐵棍折斷。三日後,王進稱病辭官,高俅卻在慶功宴上痛飲:"去除了這些兵痞,禁軍才算得鐵板一塊!"
暗室裡,軍需官捧著賬冊諂笑:"按太尉吩咐,空餉名額又添三百人。"高俅蘸著朱砂在《武經總要》上批注,書頁間夾著的,卻是克扣軍餉的密賬。
畫皮兩重天
這般作派,恰似《水滸傳》開篇的荒誕伏筆。高俅發跡前不過是個幫閒浮浪子弟,一朝得勢便以"整頓綱紀"為名清除異己。正如他書房掛著嶽飛的《滿江紅》,暗格裡卻藏著金國使者的密函——所有忠義表演,皆為遮掩見不得光的交易。
更深層的算計在禁軍比武時顯露。高俅特意請來翰林學士作《演武賦》,文中痛批"武夫誤國",轉頭卻將禁軍教習權賣給山西鏢局。這種"以文製武"的把戲,正是反向歧視的典型範式:通過貶低某個群體,合理化對其資源的掠奪。
提線傀儡術
轉年元宵,高俅在鼇山燈會設"忠義燈謎"。有個燈謎寫著"赤心報國打一兵器)",謎底竟是"鉤鐮槍"——恰是前日被他貶謫的徐寧家傳絕技。百姓猜謎取樂時,徐寧正典當祖傳寶甲,換錢打點刑部獄卒。
這般殺人誅心的手段,與《三國演義》中曹操借糧官人頭的計謀異曲同工。高俅的高明處在於將壓迫娛樂化:他讓書生寫戲文嘲諷武將粗鄙,命畫師繪《百醜圖》醜化退伍老兵,甚至編童謠傳唱"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當整個社會的認知被扭曲,壓迫便成了"順應民心"。
燈下黑
轉機出現在雁門關大捷後。遊方郎中陸九霄混入慶功宴,當眾獻上"金瘡藥":"此藥止血有奇效,隻是..."他故意壓低聲音,"需用監軍府地磚下的青苔入藥。"
高俅臉色驟變——那地磚下埋著克扣的軍餉。陸九霄卻話鋒一轉:"在下聽聞太尉月前斬了貪墨軍資的劉虞候,當真大快人心!"說著呈上賬本:"這是劉虞候親眷托我轉交的,說是要揭發同黨。"
賬本在眾將手中傳閱,越翻越是心驚:每頁都蓋著監軍府大印,記錄的卻是高俅心腹的貪腐。原來陸九霄早將真賬冊拆散重訂,摻入三成假賬。待高俅察覺時,宴席已散,把柄已成滿天飛的紙鳶。
戲中戲
三日後,汴梁街頭出現奇景:說書人講著新編《忠義傳》,內容竟是高俅年輕時的浪蕩事。更妙的是故事暗藏玄機——浪子改過自新的情節,恰好對應著近期軍餉失蹤案的時間線。
高俅暴跳如雷,卻抓不住把柄:那話本通篇頌揚"浪子回頭金不換"。陸九霄在茶樓笑著解釋:"這叫請君入甕。他若禁這書,便是自認對號入座;若不禁,百姓自會看出蹊蹺。"
這般手段,暗合《鬼穀子》"反應篇"的精髓。正如高俅用忠義大旗做掩護,陸九霄便用頌聖文章作刀劍。禁軍教頭林衝買下百本話本分送同僚,苦笑道:"原來忠義二字,還能這般用。"
火燒連營
臘月祭灶那日,殿帥府突然走水。救火的禁軍發現庫房暗門,裡麵堆著的不是兵械,而是成箱的《金剛經》——經卷空心處塞滿金條。高俅急中生智:"此乃準備布施給相國寺的!"
陸九霄卻在圍觀人群裡驚歎:"好個"紙裡包火"的妙計!"他順勢散布讖語:"聽聞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高太尉這是要學菩薩,把地獄搬到人間?"
次日,滿城童謠傳唱:"金裝羅漢泥塑的,經卷肚裡藏金的..."開封府尹迫於輿論,隻得查抄庫房。當衙役撬開金條上的封皮,露出底下軍械局的烙印時,高俅的忠義畫皮終被撕破。
破幻訣
事畢,陸九霄在汴河遊船上對漁夫說破天機:"看人要看三處——"
一指官靴:"看鞋底可沾著茅屋草屑。"
二指官袍:"看補丁是用麻線還是金絲。"
三指官帽:"看翅翎是直挺挺立著,還是被錢串子壓彎了。"
老漁夫撒網笑道:"先生這話,倒讓老漢想起河裡的鱉——縮頭時像個石頭,伸頭時凶相畢露。"
郎中撫掌:"正是!那些滿口忠義的,往往縮著貪腐的脖子,伸著害人的利爪。"
高俅的"忠義戲台",演儘了反向歧視的荒誕邏輯——通過汙名化某個群體,既掠奪其資源,又賺取道德美名。生存法則首在"清醒看戲":當權勢者高唱道德高調時,定要掀開幕布看看後台交易。
正如《荀子》所言:"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汙。"今日所謂忠義,往往淪為"恥見汙"者的遮羞布。破局之道不在推翻戲台,而在學那《史記》的太史公——冷眼記錄粉墨下的真容,靜待水落石出之時。
殿帥府的"精忠報國"匾額後來流落市井,被古玩商改成"精金報國"高價出售。某日雷雨,金字被劈落半邊,露出底下"童貫敬贈"的陰文。圍觀者這才恍然:原來忠義二字,從始至終都是權錢交易的注腳。
喜歡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家收藏:()堪破三千世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