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示弱藏鋒》
暗掩星芒,虛納江海,潛龍勿求。
看莊公克段,三年蓄勢;陶朱三散,五湖扁舟。
陳情哀表,枯荷聽雨,負劍空壟自藏柔。
最堪歎,那病虎巡山,垂翼南遊。
從來大智若愚。笑多少聰明反成囚。
效犧牛斷尾,自汙避禍;寒蟬飲露,抱甕灌疇。
赤壁虛舟,紅樓頑玉,總把鋒芒斂入裘。
千古事,問幾回真拙,幾度佯愁?
“龍蟄深淵掩鱗甲,虎伏幽穀斂爪牙。
莫笑尺蠖屈寸土,一伸丈量海天涯。”
鄭國深宮裡的“愚主”
春秋初年,鄭國深宮中,少年君主寤生低眉垂首。母親武薑為幼子叔段請封京城,這座城池城牆高逾百雉,遠超祖製。群臣激憤,老臣祭足厲聲諫阻:“京乃國之大患,封之必生禍端!”
莊公卻輕撫衣袖,歎道:“母親所求,不敢違逆。”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史官筆下“懦弱無能”四字未乾,暗夜裡的鄭宮卻另有一番圖景——燭影搖紅中,莊公與心腹暗查叔段黨羽,細數京畿糧草。這般作態,恰似《周易·係辭》所言:“尺蠖之屈,以求信也。”蜷縮一寸,實為丈量天地。
《周易》中的屈伸大道
《易》之“乾卦”初九爻辭“潛龍勿用”,非是真龍無能,恰是飛龍在天的前奏。老子觀自然悟道:“曲則全,枉則直”,看那冬日枯枝低垂積雪,來年春日反比挺直者更早抽芽。
楚漢相爭時,韓信受胯下之辱,非不能戰,實為“將取固予”的生存智慧。如同山間藤蔓,遇巨石則繞行,看似退讓,實則根係早在地下織成密網。今人職場常見此景:能者遇棘手項目,偏作束手無策狀,待旁人焦頭爛額時,方顯遊刃有餘之功。
示弱背後的三重心機
一)金蟬脫殼計
北宋汴京茶肆中,曾有富商遇劫,立時癱坐哭訴:“小老兒今日方知錢莊兌不出銀兩!”劫匪嗤笑離去,卻不知庫房暗門早已落鎖。這“無能”哭喊,恰似莊子筆下櫟社樹:“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無用之態避過刀斧之災。
二)黃雀在後謀
唐代宗室爭位,李成器三讓太子之位。看似怯懦,實則在玄武門血跡未乾時,早將《貞觀政要》倒背如流。正如圍棋“棄子爭先”,表麵失卻一角,實則暗控大勢。
三)試玉焚香局
江南鹽商挑選掌櫃,專看人前能否“藏拙”。有管事逢人便歎:“算盤珠子撥不利索”,卻在暗處將《九章算術》演算至子時。這“拙”如試金石,既能篩去輕敵之輩,又可探明同盟真心。
破局五式
1.觀星辨鬥法
孔子評寧武子:“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識人當察其“拙處”:真拙者破綻百出,偽拙者必在關鍵處偶露崢嶸。如同鑒賞鈞窯瓷器,看似混沌的釉色裡,定有一縷霞光破雲而出。
2.移花接木訣
明成祖奪位後,方孝孺門生故作癡愚,日日在國子監抄寫《千字文》。待錦衣衛鬆懈時,將建文帝蹤跡藏於筆畫之間。遇人示弱,不妨順水推舟:“兄台既不擅長,這《河防圖》就交由在下臨摹如何?”
3.敲山震虎策
清代徽商赴宴,見東道主連連推說“不勝酒力”,突舉杯高吟:“醉裡挑燈看劍!”四座皆驚時,那“醉漢”手中酒盞竟滴水未灑。揭破偽飾不必撕破臉皮,隻需在琴弦上驟挑一記清音。
4.種玉藍田計
戰國時,孟嘗君門客馮諼初入府時,日日彈鋏抱怨“食無魚”。待真臨薛地收債,方顯焚券市義的大智。應對自限其能者,不妨學呂不韋“奇貨可居”——將他人眼中的頑石,雕琢成和氏璧。
5.逆水行舟法
柳宗元《愚溪詩序》有言:“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真正高明者,會在對方示弱時,反其道而行之。如同錢塘江弄潮兒,越是眾人避退時,越要踏浪高歌:“此處正缺個掌舵人!”
屈伸之道的千年回響
蘇州留園有座“曲溪樓”,回廊故意建得逼仄難行。待遊人躬身穿過,豁然見得煙波浩渺——這恰是中華處世哲學的具象:暫時的屈身,隻為最終的舒展。
鄭莊公克段於鄢二十年後,楚國使臣入鄭,譏笑當年舊事。莊公撫須笑道:“昔年若無尺蠖之屈,何來今日黃池會盟?”言罷,列國使節望向殿外——當年叔段屯兵的京城,已是商旅絡繹的天下糧倉。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然低頭非是永伏,恰如大匠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這屈伸之間的火候,比紫砂壺裡三沸的蟹眼鬆風,還要多三分講究。”
喜歡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家收藏:()堪破三千世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