戥子輕,米升淺,掌櫃瞪目胡須顫。
自家秤砣缺斤兩,偏說長工袖裡貪。
米香裡的黑手印
穀雨時節,\"永豐米行\"的匾額蒙著層細灰。掌櫃錢有財立在櫃台後,金絲楠木算盤打得劈啪響,眼角卻瞟著門外巡街的衙役。夥計水生扛著麻袋往後院走,布鞋碾過撒落的米粒,留下串碎玉般的腳印。
\"慢著!\"錢有財突然暴喝,蒜頭鼻幾乎貼上水生的粗布衫,\"這袋新米少說短了半升!\"他扯開麻袋抓了把米,任雪白顆粒從指縫漏下,\"說!是不是你夜裡往家順了?\"
水生盯著地上散米,忽然發現掌櫃袖口沾著星點鉛粉——那是給秤砣灌鉛時留下的痕跡。
秤砣肚裡的鬼胎
這場鬨劇傳到東市茶館時,說書人正拍醒木:\"列位可知?那黃銅秤砣裡藏著三宗罪——\"
一罪欺天。每逢初一十五,錢有財總要給城隍爺上供整豬整羊。可那祭品剛出米鋪,轉頭就低價賣給醉仙樓。
二罪欺人。暗處藏著兩套砝碼:灌鉛的秤砣稱進,挖空的量鬥糶出。前日李寡婦買喪葬米,硬被克扣三合,急得當場昏厥。
三罪欺心。昨夜錢有財夢見米缸生蛆,驚醒後疑神疑鬼,竟把庫房鑰匙吞進肚裡。今晨蹲茅廁時還在嘀咕:\"定是水生那廝要偷糧!\"
\"這三宗罪在秤杆上刻著呐!\"說書人抖開折扇,露出\"童叟無欺\"四個大字,茶客們哄笑中帶著唏噓。
米粒照見古今妖
這場景讓當鋪老朝奉想起《儒林外史》裡的嚴貢生。那廝臨終前豎著兩根手指不肯閉眼,家人猜是要留兩錠銀子陪葬。唯有嚴監生明白:他哥是嫌燈盞裡多燃了根燈草!吳敬梓寫得辛辣:\"幾粒米能照見人心,半根草可壓垮性命。\"
更絕的是《醒世恒言》裡糧商薛老實的把戲。他逢人便哭窮:\"今年蟲災厲害,十鬥米篩不出三升淨糧。\"暗地裡卻往米中摻白石粉。馮夢龍批注道:\"白石磨粉尚可入藥,黑心碾碎隻能喂狗。\"
就連《鏡花緣》裡淑士國的買賣人也玩這套。那賣米的非說自家量鬥比彆家小,買糧的偏要多付銀錢。李汝珍譏諷:\"君子國裡做小人,倒比真小人更可怖三分。\"
良心秤與無字碑
城隍廟前擺攤的孫鐵匠有杆祖傳良心秤,七錢星子用紫銅鑲就。錢有財曾想重金求購,孫鐵匠卻道:\"這秤稱過崇禎爺的賑災糧,掌櫃的生意……\"話未說完,錢有財已甩袖而去。
某夜暴雨傾盆,錢有財夢見自己變成米蟲,在良心秤上蠕動。秤砣突然開口:\"米行開張三十載,共昧下九千六百石七鬥八升——\"話音未落,秤杆化作青蛇纏頸,驚得他溺濕被褥。
次日,錢有財鬼使神差走到廟前,見孫鐵匠正在熔那杆良心秤。火星四濺中,紫銅星子落地成碑,竟顯出血字:\"短斤少兩者,來世做米飼鼠\"。
米缸深處的轉機
芒種前夜,水生打掃庫房時發現暗格。褪色的賬本裡夾著張地契——竟是錢有財年輕時賣祖田的憑證!當年他哭訴田地被惡霸強占,騙得街坊聯名作保,轉頭卻把銀子投了米鋪。
更驚人的是櫃底鐵盒,藏著三十六個灌鉛秤砣,每個都刻著年份。最舊的銅綠斑駁,隱約可見\"童叟無欺\"字樣——恰與錢有財常掛嘴邊的口頭禪相同。
白米洗出天地清
秋審那日,米行前擠滿討公道的百姓。錢有財癱坐米堆上,官差從他袖中抖出灌鉛秤砣時,圍觀人群炸開鍋。老主顧王婆顫巍巍捧出布袋:\"這些年被坑的米,老婆子都攢著呢!\"
布袋傾倒,陳米如瀑。塵霧中竟滾出個油紙包,展開是張發黃字據——\"今欠王劉氏白米三鬥,錢有財立\"。原來二十年前他賒米葬母,至今未還。
水生默默取出暗格賬本,當眾念誦。每念一樁黑賬,百姓便往米行潑一瓢清水。待念罷,門前積水映著青天,竟比新米還白上三分。
戥子能稱天下物,難量人心半錢重。
莫道暗室無日月,米粒雖小照蒼穹。
這米鋪裡的黑秤,稱出多少魑魅魍魎?錢有財的灌鉛秤砣,水生的陳年賬本,孫鐵匠的良心秤……市井炊煙裡,升鬥之間藏著照妖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