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這一次“赤壤事件”的插曲,遊戲世界裡袁寶的大學生活開始步入正常的節奏。
京大的清晨,陽光透過梧桐葉的縫隙灑在石板路上,袁寶背著書包,嘴裡叼著一塊豆沙包,快步走向圖書館。
開學已經一周多,她逐漸適應了大學的生活節奏——每天六點起床,練一會兒家傳的養生功法,吃完早餐後直奔教室或圖書館。
然而,適應歸適應,袁寶很快發現一個問題——課堂上的知識對她來說,太簡單了。
《中藥學基礎》《方劑學入門》《中醫診斷學》……這些課程的內容,她早在十二歲時就已經爛熟於心。
老師講一味藥材的功效,她腦海裡能瞬間浮現出它的生長環境、炮製方法、配伍禁忌,甚至還能順帶分析出市麵上哪家藥鋪的這味藥質量最好。
"這課聽得我都快睡著了……"袁寶托著腮,百無聊賴地在筆記本上畫著藥材的簡筆畫。
旁邊的同學見她一副輕鬆的樣子,忍不住湊過來問:"袁寶,你不記筆記嗎?老師講的這個配伍禁忌還挺複雜的。"
袁寶眨了眨眼,隨口道:"哦,這個啊,《本草綱目》裡寫得很清楚,黃連配甘草會降低藥效,但如果是濕熱證,反而可以稍微放寬一點……"
同學目瞪口呆:"你連《本草綱目》都背下來了?"
袁寶這才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趕緊打了個哈哈:"啊哈哈,沒有沒有,就是以前看過一點……"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袁寶心裡清楚,她的中醫水平早已遠超普通大學生,甚至可能比某些教授還要精深。
如果繼續按部就班地上課,純粹是浪費時間。
既然如此,那就把京大圖書館的中醫藏書全看完吧!
——
於是,從這天起,京大圖書館出現了一個奇特的景象。
每天早上八點,圖書館剛開館,一個紮著馬尾辮的女生就會準時出現在中醫類書架前。
她隨手抽出一本書,以十幾秒一頁的速度快速翻閱,眼神幾乎不聚焦在紙麵上,仿佛隻是隨意瀏覽。
翻完一本,放回去,再抽下一本,繼續以同樣的速度翻閱……
沒有人知道,袁寶的雙眼就像掃描儀一樣,將書頁上的每一個字、每一幅圖都清晰地刻印在腦海中。
她的思維宮殿裡,一座龐大的"中醫知識庫"正在飛速擴建——
《黃帝內經》的陰陽五行理論,歸類到"基礎理論"區;
《傷寒雜病論》的方劑,自動匹配到"經方應用"區;
《本草綱目》的藥材描述,細化到"藥物學"的子目錄下……
過目不忘,融會貫通。
而且,袁寶發現,她的"滿級煉藥技能"似乎還能自動優化書中的藥方——有些古籍記載的方子其實有缺陷,而她的大腦會本能地推演出更完善的版本。
"嗯……這個方子裡的黃芪用量偏少,再加三錢效果會更好……"她一邊翻書,一邊在腦海裡調整著古人留下的藥方。
——
一周後,圖書館的管理員終於忍不住了。
"同學,你……是在找什麼資料嗎?"一位戴著眼鏡的女管理員走過來,狐疑地看著袁寶。
畢竟,正常人哪有這樣看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