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喬平安嘗試為巫行雲療傷,麵授機宜傳下天蠶神功。
巫行雲得此神功,心中感動,一片愛意滿溢於外,更加粘人。
使得之後幾天,兩人宅在家裡蜜裡調油,一心共同習武,完全忘記外麵世界。
而汴京朝堂,
神宗聖旨下,水泥廠、銀行立馬籌建。
章惇,呂惠卿從製置三司條例司抽調,馬不停蹄轉去組建銀行,由王安石管轄。
陳升之總領組建水泥廠,有曾布,蔡確輔佐。
所謂上麵一句話,下麵跑斷腿,
兩邊同時緊急行動,找場地,招人,分派任務,緊鑼密鼓地推進。
著實把做事的人累夠嗆。
最終,
銀行位置選在了東華門外,與樊樓間隔五戶人家之處,由一位皇室宗親的店鋪轉讓得來。
水泥廠建在南城靠近福威鏢局處,高價收購的一名商人貨倉。
國家機器下,不需十日,兩者就可以投入正式運行,算難得的快速了。
卻還有比他們更快的,
那就是趙宗實籌辦的報紙。
說到報紙,
大宋造紙術、印刷術都不缺,甚至技術其實已經非常成熟,
但遲遲不出,缺的就一個思路。
有了喬平安的啟發,第一份報紙提前幾百年橫空出世。
這是一份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報紙。
和官府邸報隻有政事不同,裡麵還會記錄市井小民,商貿經濟,傳奇故事。
第一份報紙的頭條,就刊登官府將要成立大宋銀行的消息,並附有詳細的銀行功能解說。
而二版的士子風采篇,登載王雱早年一首眼兒媚。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隻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算看在王安石麵上,給了王雱最後體麵。
賣報方式,
其中零散售賣接受喬平安建議,交由十一二歲的小童,重點選擇貧苦人家孩子,
減少其父母養育負擔。
另一個渠道,則直接分發到酒樓茶館這些公共場所,由說書先生唱報,使得不識字的底層人員都能知曉內容。
幾番動作下來,報紙在汴京刮起了新法第一股旋風。
樊樓,二位華服客商聚在一起,交頭接耳討論著。
“路仁甲兄,你覺得銀行靠譜嗎?”路人乙問道。
“換湯不換藥,想用一堆廢紙騙老百姓錢而已,路人乙兄走南闖北,不會這都看不出吧。”路人甲聲音極小,似怕被人聽見。
路人乙拿出報紙再看一遍,反駁道:“這次好像不全是發寶鈔,也有新錢幣,一文一個,不過百文大鈔,的確還是紙幣。”
路人甲奪過報紙,仔細看了起來,稍後不屑道:“小錢看不上,衝著大錢來的,我反正不信官府能乾正事。”
“也不能一概而論,到時我們可以先觀望,不要急著去換錢,看官府唱得什麼戲。”
路人乙智珠在握。
路人甲一聽,讚道:“路人乙兄高論,某家佩服。”
隔壁不遠處,也有兩人討論王雱的詩詞。
“王侍講這首眼兒媚,算得上一時佳作,有柳三變之風。”
“的確不錯,這報紙有些門道,路人丙兄,你的詩詞常得山長讚許,不如也去投稿試試。”
“哪裡哪裡,路人丁兄過獎。”路人丙心中一動,嘴上自然謙虛。
這樣的場景在汴京各處上演,富商豪紳對銀行的態度多持觀望。
但對報紙這個新事物,都是讚賞有加。
市井小民看熱鬨居多,沒有什麼遠見,隨遇而安。
直到三版小說專欄,連載喬平安的大乾雙龍傳,由說書先生傳播後,報紙才開始在底層民眾中廣泛知名。
但是隨著大宋日報,一天接著一天刊發,嗅覺靈敏的大宋官員,終於意識到了不對。
第二天頭條,大宋水泥廠之股份製嘗試在新時代如何發揮官民合作優勢,附加趣聞故事——司馬光砸缸。
第三天,頭條,逃避保甲——張阿三自斷手腕,
接連驚爆消息引燃整個汴京官場,卷起無數暗潮。
開封知府韓維當即報告朝廷,陳述保甲法弊端,建議廢除,恢複舊製。
司馬光隨即附議,又痛斥其餘新法,激進地表示要全部廢除,完全恢複仁宗舊法。
禦史劉述、劉琦,諫官範純仁、李常等紛紛附議司馬光。
王安石則認為施行新政,士大夫們尚且爭議紛紛,百姓更容易受到蠱惑,張阿三之事僅為偶然。
但神宗結合喬平安提前的預測,卻不這樣認為了,覺得有必要調查百姓的心聲了。
對此,王安石記起前幾日喬平安信誓旦旦的預言,此刻成真,也是默然。
“難道保甲法,真的錯了?”
下朝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