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頓聞言滿臉通紅,舉著酒杯,進退兩難,
旁邊兩名校尉,也苦著臉對視一眼,
劉胤和路鬆多朝這邊看了看,都是笑容不變,隻顧享用魚肉。
正在場麵尷尬之際,
李曉明又接著說道:“若要與本將講和,須得你們每人連罰三杯再說。”
塔頓三人登時鬆了口氣,
向李曉明笑道:“隻要能讓將軍解氣,莫說三杯,便是十杯也成呀!”
塔頓率先到大卣處,也不用銅勺,
直接將手中的銅爵扔進去舀酒,咕嘟咕嘟,連喝三杯,
最後又舀了一杯,與李曉明對飲了。
李曉明喝的一滴不剩,說道:“塔頓將軍,以前的事,咱們到此結束,
但是以後若有不遵軍令之事,仍然是該挨軍棍挨軍棍,該掉腦袋掉腦袋。”
塔頓小心地陪著笑,唯唯諾諾道:“那是那是,以後末將唯命是從,再也不敢了。”
兩名校尉也學著塔頓的模樣,連飲三杯,最後又與李曉明對飲一杯,
也表忠心道:“我等二人,以後唯將軍之命是從,再不敢有半句抗命推諉之詞。”
李曉明本是豁達之人,平生無意與人結怨,又兼此戰也算大家並肩作戰一場。
因見他三人言辭誠懇,不似作偽,於是就一並寬宥了他們,並請他們三人還席。
李曉明喜歡喝酒,但和大多數愛喝酒的人一樣,酒量一般,
這連續五爵酒下肚,就有些暈暈乎乎的了,
這時代的酒,原是米酒,
與現代動則五六十度的蒸餾酒不同,屬於釀造酒。
酒精度數不高,估計從四、五度到十四、五度不等,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度數差異呢?這是有原因的。
漢、晉、南北朝時期,釀酒的主要原料無非是兩樣,大米和黍米。
但實際上,主要的釀酒材料就是大米,
因為大米含澱粉多,發酵後更易糖化產生酒精,
且大米發酵後無怪味,清香可口,最適合做釀造酒。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大米在古代,基本上是產量最高的糧食,
若要釀成上好的米酒,需要將蒸熟的米飯,自然發酵三十日以上,
如果釀造成功,可得到十五度左右的好酒,
但這樣的好酒,出酒率就太低了,而且容易釀造失敗,價格自然是相當的昂貴。
所以古代市麵上流通的米酒,大多隻發酵七、八天便開始起酒,
這時的米酒,酒精度大概率隻有四五度左右,好在出酒較多,價格低廉。
劉胤今天請客用的酒,無疑是好酒,至少是十幾度的酒。
他們喝酒用的銅爵,容量相當大,
估計一爵有三兩左右,與現代的一次性杯子相當。
李曉明今晚已經喝了滿滿王爵酒,至少有一斤半,
要按酒精度數算,相當於短時間內,連喝四瓶青島啤酒的效果。
他本來酒量就不大,喝的又有些急,此時已有微醺之意。
正在抱著案上的雞大啃之時,
隻見路鬆多敲著桌子,對他笑道:“陳將軍旗開得勝,本是喜事,
隻是本將今日卻要先罰你一杯。”
李曉明嘴裡含著雞肉,懵逼地問道:“路鬆多將軍何故罰我?”
路鬆多收了笑容,說道:“你這人怎麼揣著明白裝糊塗?
當初你與那羌王姚弋仲交惡,於千軍之中挾持羌王,
若非我從中斡旋,你豈能有命在此?
如今立了大功,做了安北將軍,
卻連聲道謝的話都不講一句,難道本將不該罰你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