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時代的豫州百姓,即便是跟著祖逖當兵,都求不到一頓飽飯,
每天隻能喝些稀湯寡水度日,這樣的狀態,生存都無法保障,怎能和胡人打仗?
眼下是天寒地凍的時節,那些既沒當兵,又無餘糧的老百姓,豈不是隻有活活餓死的份?
李曉明正在悲天憫人地發著呆,
董昭卻又笑著安慰道:“咱們雖是有所減員,但路上卻又收攏了許多流民補充,算下來,損失也不大。”
祖逖聞言,皺眉道:“當前的光景,收留流民時,可要千萬注意甄彆,
不是什麼樣的人,都能拉來當兵充數的。”
董昭說道:“祖刺史請放心,這些流民要麼是豫州的百姓,要麼是從青州那邊逃荒過來的,
都問的清清楚楚,
況且咱們隻要壯年之人,絕不至於浪費了物資。”
亂世之中,糧食是重頭貨,李曉明見問題無法解決,隻好無奈離去,
待到夜幕降臨時,趁李許、拓跋義律眾人都睡下了,
李曉明悄悄帶著馮鐵和董昭,引著一二十名軍士,躡手躡腳地、踏著積雪來到自己牛車這裡,
對二將交代道:“每輛牛車扛下三袋來,也有個三四千斤了,動作輕些,莫要驚動了我的那班兄弟們。”
馮鐵握住李曉明的手,感激地道:“陳兄弟,您拿出自己的糧食犒軍,可真是深明大義,
此番情義,祖刺史和我們這幫子人,銘記在心。”
李曉明歎了口氣道:“我是豫州人,看著老鄉們受饑餓之苦,若不能做些什麼,實在是於心不忍,
大軍踏雪行進,十分辛苦,若不讓他們多吃些,隻怕是還要減員,
你們拿了糧食,立刻給他們加上一餐,讓他們吃了再睡,
這幾千斤糧食雖是不多,但好歹能讓弟兄們多喝頓熱粥,熬過路上的饑寒,
等到了蓬陂,就好的多啦!”
於是,馮鐵和董昭再三謝過,讓人從李曉明的十數輛牛車上,共卸下了三四千斤糧食走,
原本當初打劫了氐人兩萬餘斤糧食的,
從匈奴人那裡出來後,一路上人吃馬嚼的,還剩下一萬五千斤左右,
今晚又給了祖逖三四千斤,如今隻剩下一萬斤出頭了,分散在十二輛牛車上,
李曉明看著十二輛牛車,上麵的麻袋下去了不少,不由得十分心虛,
心想,這要是讓李許和大單於看出來了,又是一場大吵大鬨......
懷著心事,喝了藥,忐忑地睡到了天明,
第二天一早,並不見眾人發現異常,隻有沈寧圍著牛車轉了一圈,嘀咕了幾句,
李曉明躲在遠處,看在眼裡,心裡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又去軍營巡視了一番,見眾軍都比昨日有精神,隻有十數個生了病的士兵死去,
吃飯的功效,簡直立竿見影。
“唉......看來就是餓的。”
李曉明眾人又隨著大軍啟程,一路上,眾人看著雪景都高談闊論,
唯獨李曉明滿腹心事,腦子裡浮想聯翩,
中國古代的戰爭和紛亂,其實大多和糧食、土地的分配不均有關,
說白了,就是總有一部分人,或是突然有一部分人,吃不飽飯......
而這部分吃不飽飯的人群,在麵臨生死存亡的時候,就一定會甘心情願地被野心家利用,從而造反革命,
如果失敗,被鎮壓剿滅,那自然是成了炮灰浮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