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帶著拓跋義律和王吉王祥,先去到賈堡主營中,
賈堡主剛剛起來,看見二人到來,打招呼道:“內史君怎地來的這麼早?身後這位莫非就是拓跋單於?”
拓跋義律拱手道:“正是在下,有勞堡主助我等打造船隻,特意前來拜謝。”
賈堡主向拓跋義律拱手笑道:“久仰單於大名,也不必言謝,隻要和羯賊為敵者,就都是在下的朋友,
既是二位到來,咱們這就出發,回我的文石堡,我給你們安排人手,開工造船。”
“二位且稍等,我去叫郝寨主,要造船,還需他那裡的鐵匠。”
說著,便要去旁邊營房裡,叫郝寨主,
李曉明悄悄跑過去,將個東西塞到他手裡,
賈堡主隻覺入手沉甸甸的,一看,竟是半拉銀餅子,總有個二斤重。
連忙和氣推辭再三,這才麵紅耳赤地收下,
他那堡中,不過三四百名部曲,
平素裡除了能在黃河灘塗上開荒,種些糧食之外,彆無進項,實在也想要銀子。
稍頃,郝寨主也牽著馬過來,幾人寒暄已畢,
李曉明又取出半拉銀餅子給郝寨主塞上,郝寨主喜出望外,便一起騎馬往北去往石文堡。
蓬陂去往石文堡,不過數十裡,皆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形,幾人俱騎快馬,不到一個時辰就到了,
遠遠地看那座塢堡,雖是簡陋,隻是土木結構,但堡牆也算高大,
塢堡四周挖有環塘,蓄著一汪死水,堡牆之上也堆著許多檑木石塊。
塢堡外麵,開墾著許多田地,估計少說有數千畝之多,
有百十名部曲,星星點點地分散在田間,像是在除草的樣子。
李曉明誇讚道:“賈堡主真是治堡有方呀,這數千畝的麥田,等到了明年,怕不得能打個百十萬斤糧食?”
賈堡主和郝寨主聞言,一起搖頭擺手道:“哪裡會有那麼多?能落下二十萬斤,就知足了。”
李曉明聞言十分驚訝,掰著手指頭算道:“怎麼會隻這麼少?
你這周圍估計少說也有三千畝地,就算一畝地打上二百來斤漢斤),也足足的有六七十萬斤吧!
收上一季,也夠你堡中眾人吃上一二年了。”
賈堡主苦笑道:“若如內史君所說,我姓賈的要當皇帝了,
須知我們這裡,不算小災,隻算大災,十年裡能有五年收糧食,就謝天謝地了,哪裡還能指望畝畝都能打二百斤?
若說是地地道道的豐年,十年裡卻隻有一二年的光景,
去年黃河發大水,冬麥顆粒無收,隻收了些夏季的粟米和菽豆,
今年倒是沒發水,卻又大旱,虧得前幾日下了這場雪,但也不知明年到底如何呢?
倘若開春時,黃河再來個春汛,那可又完了。
因此,即便是哪一年多打了糧食,也得精打細算著過日子,
說定第二年又是個饑荒,若沒有平時積攢下的老本,堡寨非散了不可。”
郝寨主也說道:“倘若隻是這樣,那也就算了,
前幾年豫州來了羯人,每到收獲之季,羯人便要人山人海地過來,
要麼給他們交出兩成收獲,不給便要攻寨殺人,前些年我們沒辦法,若是糧食多時,都交糧了事,
糧食少時,便數十處堡寨串聯起來,與他們打仗,
打仗時便來不及收糧,糧食都被糟踐在地裡了。
今年祖刺史大軍來了,我估摸著,再不用給羯人糧食了。”
李曉明聽了,不禁感歎,糧食始終是製約古代發展的最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