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太師又瘦了
大司農府和北軍,不管交給任何人,都有讓他憂愁的地方,唯獨這兩人,光站在那,就讓人安心。
諸卿依舊沒意見。
時辰差不多了,其實很多政事等著劉辯去理,但他打算先放一放。
北方幾乎平定,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會待在洛陽,有眾多時間可以慢慢論。
所以劉辯直接宣布道:“其餘之事,諸卿寫奏疏上來吧,若有大事,明日再議,退朝吧。”
眾人行禮恭敬離開。
劉辯走在宮中的石板路上,路上向郭嘉吩咐:“宣三公九卿及尚書令荀彧、河南尹荀攸,到章德殿對奏。”
真正的大事,還得私底下議。
先與三公九卿統一方向,該提的問題提一提,再擺到崇德殿上。
不然到時候他一開口,三公站出來和他鬼扯,立馬就會帶動一大片臣子烏泱泱的站起來。
回到章德殿,劉辯端坐主位,等待一陣,外麵傳來腳步聲。
緊接著,三公領銜,九卿依次入內。
陶謙、王允、楊彪率先入場,荀彧、荀攸、徐璆等人緊隨其後。
“臣等參見陛下。”
“免禮,楊修,給諸卿賜座。”
“喏。”
楊修開始招呼。
楊彪望向自己兒子,眼裡滿是欣慰。
彆人都說他兒子聰明,可他一直覺得自己這兒子叛逆,總是不學正道。
楊修頭還鐵,和楊家走了截然不同的兩條道,楊彪並未阻止,心想著對方撞了南牆就會回頭。
自己到時候給他安排一些職位,兒子究竟能不能接自己的班,延續楊家的榮耀,就看他是不是那塊料。
卻沒想到,楊修光靠自己,兜兜轉轉鍍好幾層金,如今不過十五歲,與天子同齡,卻已經在幾大重要職位走了個來回,前途無量。
眾人落席,劉辯笑著和他們客套了幾句,然後望向楊彪,笑道:
“太尉,朕打算將卿的兒子楊修放到青州去擔任州牧或刺史,兩地相隔甚遠,數年難得相見,太尉可會覺得不舍?”
十五歲的州牧?
楊彪渾身一震。
刺史州牧之類,雖俸祿不高,但職位的重要度,卻超越洛陽九成亂七八糟的官職。
哪怕再次,從州牧升上來,能往九卿上靠,歲數小些,十年左右,熬到三公不成問題。
弘農楊氏本身不弱袁氏,若是能出現一門兩公,妥妥的將人家超越了。
“國事為重,臣豈敢以私情廢之?”
“好,那就這麼辦,尚書台擬詔,讓楊修回家去準備準備,一個月後就出發吧。”
劉辯講人情,讓人家好好團聚團聚。
他不想活成薄情寡義的孤獨帝王。
接著,劉辯又講起第二件事。
給東宮找老師!
回來前他在想該怎麼忽悠大臣,現在用不著忽悠了。
皇後有喜了,他要當爹了,大漢有嗣了。
不得早點尋老師?
還得任命一大批官吏,將東宮操辦起來。
三公九卿都打起精神,不敢有半點馬虎,靜靜的聽天子接下來的陳述。
“朕幼年不幸,與太後共居深宮之中,朕不想悲劇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