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連連點頭表示讚同。
王允主動提議,“太子人選,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老臣認為,先尋覓良師,陛下還年輕,未來會有更多皇子,待眾皇子懂事,再擇品性優良之人入主東宮。”
劉辯滿意點頭:“太師此言,不僅深得朕心,還讓朕醍醐灌頂,良師不好尋覓,確實應當趁早,不可耽誤教導皇子的最佳時間。”
王允思索片刻,突然道:“陛下,其實老臣……”
他想連著皇子一起教。
雖然他已經貴為帝師,再去教導皇子有些掉價,可儘心輔佐三代帝王,教導兩代君主,日後不是佳話嗎?
況且,儲君的能力和品性,關乎到大漢的未來,將此重任交給彆人,他不放心。
劉辯知道他想說什麼,輕咳一聲,趕緊打斷道:
“太師莫非是想說,這段時間你累了?”
這老登還是彆來摻和了。
萬一給他教出個朱允炆可就壞菜了。
紙上談兵、不分賢良、沒有主見、自信倨傲……
當初若不是想著讓王允占著茅坑,他才不會拜此人為師。
還好他有自己的主見,如果真把王允當帝師去對待,早就被帶進溝裡,要麼自縊要麼被嘎。
“不是,老臣是想說……”
“朕看太師你瘦了許多,朕心痛。”
劉辯長歎一口氣。
王允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臉。
又瘦了?沒有吧。
最近他吃麻麻香,除了睡眠確實不咋好。
尤其是那些老臣一個個病重臥床,他感覺就像過年了一樣,晚上激動的睡不著覺。
荀彧這時候咳嗽一聲,拱手道:
“陛下,臣推舉盧植、朱儁、皇甫嵩三人為太子太傅,推舉蔡邕為太子少傅,再昭告天下,尋覓良士,擔任東宮官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知我者,荀令君也!
劉辯差點沒忍住抱住荀彧親兩口。
他就是這麼想的。
太子官又是另一個小朝廷。
除了有太子太傅和少傅外,還有三卿及九大官吏。
九大官吏與九卿幾乎差不多,有如同大司農的太子倉令,有如同光祿勳的太子庶子。
就連執金吾、衛尉、侍中、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等等,都能在太子官中找到職能幾乎一樣的官職。
劉辯打算以名士為師,再以漢末二代、三代子弟之類的人為太子官,為將來可能入主東宮的兒子,打造一批六邊形班底。
徐盛、諸葛亮他們,都可以擔此重任,以後成長了,還能一邊領太子官,一邊領朝廷的職位。
如此一來,劉辯就不相信,將來後繼之君,還能拿捏不了朝堂,還能搞出什麼動蕩。
等東宮籌備的差不多了,再以測試名士為借口,讓他們教導一下諸葛亮看看。
堂而皇之的傾全國資源教導一個外來無名無姓的小孩,彆人還沒法說什麼。
這件事,暫時敲定下來。
劉辯轉而議下一件事,他的表情嚴肅許多。
接下來的才是重頭戲。
“朝廷手中,目前掌握幾十萬軍隊,來源千奇百怪,每月所需糧草極難統籌規劃,對於大司農府來說需要耗費不少心神,同時不利於太尉府的統籌工作及補充丁員。”
“朕打算,寒冬來臨戰事放緩之時,對軍隊進行整編,而且朕有一些想法,與諸卿商議。”
喜歡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