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改編漢軍
改編軍隊勢在必行。
以往不管什麼戰事,隻能指望當地豪強們能挺住,然後靠北軍加農夫去戰場。
天子是位雄主還好,保持住北軍戰鬥力,天下不至於大亂。
可隻要有那麼兩三代帝王,安逸的久了忽略北軍,就會留下極大隱患,以至於後繼之君望洋興歎,滿朝忠臣以淚洗麵。
他要養職業軍人,要讓朝廷在任何時候,手裡都有牌可打。
劉辯想起一個朝代,大明。
他深吸一口氣,觀察起諸卿的反應。
三公九卿麵色各異,但沒人站出來反對。
大夥都想進一步聽聽天子是什麼意思。
如果是好的方案,他們又不是傻子,更不是佞臣,人家說一句自己頂一句。
相反,現在的他們都願意為大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劉辯不賣關子,開始娓娓道來。
“南北軍守衛大漢,各州郡以部曲、郡兵等私兵維護一方,禍患太重,以至於小小的黃巾,就能席卷天下大半州郡。”
眾臣點頭,目光稍顯凝重。
楊彪嚴肅道:“此弊端必須得以根除。”
“不錯,老臣認為,此事需要擇重處理。”王允連連點頭。
禍事就在眼前,不說黃巾,就是十常侍之禍,足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朝廷一支兵馬都調不來,北軍名存實亡,禁軍難以為繼,隻能去求助地方私兵。
而私兵哪管朝廷,調集的是人是鬼,全憑人家主將的人品。
誰願意看到叛軍殺到朝廷跟前?
是士人不惜命,還是洛陽官吏喜歡逃亡的刺激?
對此,劉辯早有預謀,準備從幾個方麵入手,與眾臣開始商議。
“朕欲將大漢軍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為精銳漢軍,由南北軍、飛熊軍等構成,哪怕是和平時代,也要保證武器裝備和人員配給,精銳漢軍隻接受朕聖旨調動,未得王詔,不得私自離開駐地。”
精銳漢軍的調動權,可以根據他的意誌,下放到尚書台或者丞相手中,授權他們擬詔調兵。
當然,剝奪人家起草詔書的權利,就可以隨時收回權利。
為了避免精銳漢軍生亂,還需要加上虎符、每隔幾年調換將領等諸多保險。
最後就是精銳漢軍需要有遏製手段,試想最極端的情況,比如天子被困於深宮,各軍皆反,朝廷該如何應對?
那就輪到第二個部分登場了。
“其二,各州地方軍整編,與南北軍相同,一營三千人,則一校尉統領,司馬、長史等輔佐,州兵至多五營,有都督統領,戰事禦敵,閒時治安、耕種、收獲,地方軍駐守城外,平常時間不得擾民,地方軍調動權由太尉及朝廷負責。”
都督掌州兵,需要人製約。
州牧正合適。
“地方軍糧草由州牧供給,州牧對消耗、撥付的糧草需向朝廷做詳細稟告。”
州牧並無兵權,隻負責處理州郡政事、民生之類的,如果都督為禍一方,州牧可拒絕供給糧草,使其斷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