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要是急眼了想進城,州牧關起大門,號召鄉裡及衙役守城,雖說不一定能守住,但不至於半個月就丟了全州幾十個縣吧?
隻要朝廷反應過來,調其他州郡的兵,或者精銳前去鎮壓,戰事可輕鬆平息。
當然,州牧同樣需要製約。
那就該刺史登場了。
常理來說,刺史和州牧平級,想讓刺史製約州牧很難。
難,說明朝廷不舍得放權。
如果能保護好刺史,人家彈劾一個你查一個,哪怕彈劾錯了,也不要懲戒太凶,一定能起到作用。
“禦史大夫及禦史台,給朕拿出魄力,好好的給天下刺史撐腰,彈劾一個,派一波巡察禦史下去,杜絕任何人為禍一方。”
陶謙眼睛那叫一個亮。
禦史大夫的職位尤其尷尬,從三公慢慢淪為九卿,甚至在九卿中都沒什麼話語權。
現在看來,禦史台在他的手上,或許能與尚書台平起平坐。
楊彪同樣如此,這麼一來,全國州郡兵都歸他了。
劉辯還有一點沒說,錦衣衛會在暗中為他搜集情報,隻要這套體係正常運轉,精銳漢軍和地方漢軍,可起到互相製衡的作用,二者糧草來源都不同,可以說完完全全就是兩套體係。
劉辯見眾人都來了興趣,繼續道:
“第三個部分,為邊防軍,以軍為主體,下轄各營駐守邊疆,所有對外異族戰事,由大將軍統籌,同時,除邊防軍外,太尉理應統籌邊防軍所屬州郡都督為其策應,必要時可增設大都督,總督兩州軍事,構建起大漢屏障。”
三公九卿交流著眼神,看來朝廷不久後就會有人進位大將軍了。
何進死後,這個位置空缺一年多,是該找人填上。
“諸卿是何意見?”
“陛下聖明。”
劉辯點頭,繼續說:“第四個部分,便是屯田軍,屯田軍目前有兩個部分,其一負責耕地、開荒、建設的屯田主力,其次為屯田守衛軍,用以保護耕地成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朕欲如此調整,將屯田守衛軍抽離,屯田軍隻負責耕地、開荒、建設,屯田守衛軍改名備倭兵,每年在農閒時例行集合訓練兩月,訓練完各自歸家,朝廷和當地官府可以指派諸如剿匪、演練等任務,朝廷每年發固定錢餉,錢餉平日由地方負責,除非戰時,糧草備倭兵從家中自帶解決。”
“緊急情況下,朝廷一聲令下,各地備倭兵放下農具等一切事物,由各地州牧、太守、縣令督促,調集備倭兵在規定時間內,到指定地點集合,而以上事物,皆由太師負責。”
備倭兵是劉辯上的最後一道保險。
倘若都督和豪強串通造反,刺史是個廢物,巡察禦史閉著眼睛巡察,錦衣衛名存實亡,州牧還是個慫包軟蛋,真就半個月丟了幾十個縣。
那麼備倭兵就是地方最後屏障,州牧太守自行調集備倭兵相抗一陣,等待其他地方援軍。
而把最終權利放在王允身上,是出於政治考量。
太尉、禦史大夫、尚書令等,各自下轄能隨時調動的軍隊,不給王允,王允能不急眼反對嗎?
就算王允不說什麼,自己能輕易忽悠拿捏他,可士人呢?
得讓士人滿足,讓他們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會把身家性命全係在大漢身上。
如果是人是鬼都能踩在他們頭上拉屎,他們會從內心抵觸朝廷,同時不會安排族中子弟踩坑。
權力失衡,弊大於利。
劉辯情願看一些腐儒整天瞎嚷嚷,也不願看到他們毫無生氣和鬥誌。
喜歡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