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新的思潮
各地的賦稅隊伍,離得近的半月前出發,離得遠的一個月前就在往洛陽趕。
逐漸有糧隊步入司隸。
司隸的變化讓他們開了眼。
遍地良田,家家都有炊煙。
農閒時各郡也沒閒著,在尚書令、河南尹、大司農多方統籌下,越是閒的時候,朝廷就越大力用工。
給百姓錢,讓他們去建房子,去修水利。
除此以外,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堆肥桶開始推廣。
什麼爛樹葉、樹枝、爛菜葉、秸稈之類的,通通往裡丟。
百姓們雖然不知道這是做什麼,但在田官的帶領下,大家都在照辦。
還有,糜竺在大力發展商業。
他辦事的理念就一條,不管天子發出去多少錢,他要把錢賺回來。
要不了多久,百姓賣了糧,家裡不說富裕,至少有閒錢了。
他要想儘辦法讓閒錢流通,所以約見全州範圍內的商販。
著重提到三個方麵。
首先就是要求商人們擴大規模,向他們透露未來半個月內,他們的生意必定火爆。
朝廷是規則的製定者,這則消息對聰明人來說,價值千金。
其次說明商稅之事。
糜竺是劉辯挑選的財政大臣,職位目前不高,但經濟方麵的事,給予他最大的支持。
所以他準備玩把大的。
在司隸先試點商稅,講明了今年就會有所準備,明年就從弘農郡開始實施。
百姓願意遠離城池、住地,冒生命危險跑到野外去交易他管不著,也懶得管。
這樣的情況初期肯定不少,但慢慢的就會有人醒悟過來,成本對不上。
請假一日不工作,東躲西藏,想辦法出城,又想辦法把商品帶過城防,說不定還得花錢打通城門兵卒,就為了節省買件物品的稅?
大批量的商品就更沒必要,第一是因為城外交易風險太大,不說遇到山賊,被交易方黑吃黑了都找不到地方說理。
其次,還得多花一筆運費,多雇傭一批護衛,成本激增。
最後,你交易完了然後呢?你怎麼運到城裡賣?
還有,反正商業稅的錢不用他們商人出,朝廷可以允許每件商品漲價兩成,老百姓付錢。
清楚裡麵門道的沒吱聲。
但仍有不少商人愁眉苦臉。
再愁眉苦臉也隻能憋著。
商人地位處於九流,和戲子、風塵女子等一個位置。
規定了必須穿侮辱類的服裝,受彆人唾棄。
運氣好的人,能巴結上士族豪強,或者出資資助太守,有點背景有點底氣。
運氣不好的,死在外麵都沒人知道。
糜竺是商人出身,十分清楚他們內心的想法,於是笑嗬嗬的對他們說道:
“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就說現在,從今天開始,你們遇到麻煩,儘管去找當地官府解決,官府會優先解決你們的需求。”
“踏踏實實的多創造些就業,規矩的交賦稅,哪有山賊欺負你們,我保證朝廷最多十日,會派出備倭兵剿寇。”
“誰要是能解決五千名老百姓的工作問題,官府會適當的給你們放些特權,就是你們坊裡死了人,也能壓下來平息,想要什麼好的地段開商鋪,可以找官府商量。”
商人們瞪大眼睛。
還有這種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