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覺得不好。
他坐直了身子,拱手道:“陛下,老臣有幾句話想說。”
劉辯看向他:“有何話?”
“既然北方平定,應當對多餘兵馬進行處置,朝廷以後的重心可放在三輔地區防範羌族、益州,次要兵馬放在荊州組建水師。”
“皇甫將軍威震天下,還都受賞之後,來年可責令其為冀、幽總督,以冀州軍、幽州軍對抗鮮卑及北匈奴。”
王允說完,殿內的氣氛變得緊張。
這種布置,幾乎是明說要拆分皇甫嵩兵馬,並將其打壓調離權力中心。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儘,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北方已經安定,再打,功高震主。
就算劉辯再信任皇甫嵩,滿朝文武也會將其架在火上烤,以皇甫嵩的性子,或許會在極端的時候,自縊證忠貞。
劉辯眸光逐漸深沉,他並未在第一時間開口,而是望向其他人。
首先視線來到楊彪身上。
楊彪立刻表態:“臣附議。”
“禦史大夫?”劉辯又看向陶謙。
陶謙道:“老臣附議。”
“尚書令?”
“臣附議。”
“司隸校尉什麼意見?”
“老臣附議。”
眾臣幾乎統一口徑。
劉辯極不生氣也無半點喜色露出,轉而又看向沉默許久的朱儁。
“中候認為呢?”
朱儁渾身一震,在場就他和皇甫嵩關係最好。
他認真的思考起王允的話,以及天子的性格。
最後又想到了皇甫嵩身上,歎了口氣,拱手道:“臣附議。”
這是最好的結局。
估計那老匹夫自己就心有所感,坦然接受一切。
活到這個歲數,什麼沒經曆過。
要說仇怨?萬萬不可能的事。
劉辯笑嗬嗬的說道:
“籌備一下吧,迎接王師回朝,五十萬大軍拆分的事,確實要儘早辦,拆分的事朕想想,會在擇日下詔,諸卿都回去準備吧。”
“臣等告退。”
眾臣起身出殿。
王允走在最前,後麵緊跟著楊彪、陶謙等人。
老臣們走了,劉辯單獨召見自己的謀臣天團。
六大謀士。
郭嘉、荀彧、荀攸、戲誌才、程昱。
至於賈詡,跑前線去了。
商討的還是拆分事宜。
還是老樣子,黃巾、歸降的叛軍之類的雜兵,挑選其中濫竽充數的,降為備倭兵。
這部分人大概有六萬,每州一萬,其中豫、徐二州不需要,挑四萬人丟過去就成。
其次是州軍,每州一萬五千,六州一共九萬人。
邊防軍可以再擴充四個軍,分彆是邊防第五到第八軍,各自一萬五千,共六萬人。
劉辯計劃在幽冀二州每州擺一個邊防軍加州軍、備倭兵,以防範北匈奴、鮮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