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今日的決定,會在後世的課本上留下不少篇幅,值得老學究在台上唾沫飛濺。
仔細想想,自己迄今為止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循規蹈矩,百年後留下的,一句話便能概括。
超脫於一般明君的功績,或許就是今日改變的國策吧。
恍惚了一陣,劉辯不知自己怎麼也如其他君王般,開始在乎死後名聲及彆人的評說了。
劉辯失笑搖頭,再次看向匍匐的滇那,說道:
“殺戮漢民的事朕說完了,該殺的人也都殺了,朕最後還要說一件事,戰場之上技不如人,朕不會下詔去追究羌族的將領、士兵,但主要發起者,依照漢律審辦問罪。”
“首先是你跑不了,朕是天子,中原有句話叫君無戲言,朕可以告訴你,你死後,朕會差史官將你一生功過如實記錄,包括今日的一切……”
得知自己要死,滇那非但沒有害怕,反而高興的流出眼淚。
該說的劉辯都說完了,然後朝郭嘉示意,對方立馬讓宮女們都退了下來。
劉辯接著道:“接下來,朕要問你一些問題。”
……
一轉眼,時間來到下午。
宮外的人都在關注著宮裡的。
對大部分人來說,不將涼州的羌人趕儘殺絕,心裡始終不得勁。
終於,進宮許久的滇那出來了,剛出宮就被廷尉府和司隸校尉府的人帶走。
宮裡,郭嘉將滇那的敘述都整理成冊。
其中有不少有用的消息,有利於將來重啟絲綢之路,漢廷對更西之處的局勢也有了了解。
原本以為涼州麵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羌氐內亂,實際上外部壓力更為嚴重。
郭嘉放下筆,憂心忡忡的看著天子,“陛下,照滇那所說,更西的地方,有一個極其龐大的帝國,正在窺探東方。”
什麼車師啊樓蘭啊,不太能威脅到中原。
但滇那說他曾接觸一些人,得知過更西的位置一些事。
據他描述,有個龐大的帝國比大漢疆域還遼闊,還要更加富庶和強大,實在讓人擔心。
劉辯卻是嗤笑一聲。
還能是什麼國,滇那說的八成是羅馬。
是個龐大的帝國沒錯,但比大漢強就是扯淡了。
據他所知,羅馬此時的情況,和大漢前兩年差不多。
大漢先帝駕崩,留下一地爛攤子,軍閥們亂來,董卓入京,漢廷瀕臨崩潰,最後發展為三方稱帝,三國鼎立。
巧了,羅馬老皇帝明年就被刺殺嘎了,軍閥動了,版圖中,五人先後稱帝,最後如同大漢一樣,徹底消散。
人一嘎,局勢徹底失控。
所以對於羅馬,劉辯沒什麼好擔心的,除非大漢的蝴蝶效應影響到那裡,以至於出現個力挽狂瀾的人物。
又或者一年內啥大漢重塑消息傳到羅馬,外部壓力導致原本的刺殺計劃中止,老皇帝還活著,順利立儲並助其成長……
劉辯想著想著,心裡咯噔一跳。
怎麼感覺越想越合理了。
應該沒可能吧。
倒也沒事,相距甚遠,就算人家真挺住了,大漢和他們又沒有利益衝突,自己玩自己的,問題不大。
劉辯安慰完自己,沉吟道:
“封冊入庫吧,先不要讓百官知道,將來用得上的時候再拿出來。”
絲綢之路、整頓西域,不在他現在的考慮範疇。
未來一兩年的重心,應當放在益州和水師上。
涼州以西的事太耗費國力。
尤其是絲綢之路,不是拿著商品,買些馬就能重新辦起來的。
商人遠赴他國賺錢,背後要是沒有一支龐大的軍隊做靠山,哪個傻白甜願意讓你白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