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到一半說不出口,根本無從問起。
就好像光武帝耗儘了龍氣,以導致後世之君命絕的較早。
其實這病那病的,在洛陽並不少見,大臣們時常抱恙。
但事發生在天子身上,哪怕是個小噴嚏都不小。
更何況是當場累倒,足以舉國哀悼祈福。
另外,太醫治療皇帝,哪怕太醫知道明天皇帝就要嗝屁了,大臣詢問時,太醫依舊會閃爍其詞搪塞。
比如靈帝快咽氣的那日,大臣們焦急抓著太醫問。
太醫說吉人自有天相,結果沒過幾個時辰就駕崩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在新君還未坐上龍椅的時候,皇帝快不行的消息傳開,必有歹人作亂。
不是太醫不想說,而是一把刀架在他們脖子上,要求他們彆亂說。
然後逞著老皇帝還有一口氣吊著,趕緊做布置,等到新君坐上龍椅,再宣布老皇帝駕崩,朝廷便完成了一次過渡,就算有亂子,不至於傷及國本。
所以哪怕郭嘉信裡寫的再好聽,都沒有天子當場暈厥,足足昏迷兩日多更震撼人心。
在沒有親眼看到天子活蹦亂跳的出現前,不管人家說什麼,都得做好準備。
準備下一秒宮中傳來噩耗。
除此以外,天子秘密入京,也能說明很多事。
至少在朱儁的視角下,劉辯就是救治百姓過程中染了惡疾急症,隨時可能咽氣。
高順是個麵癱,深吸一口氣後,抱拳道:
“有我高順在,無人能傷害天子,我這就進宮保駕,告辭!”
張遼也知事態緊急,不再多問,轉身要跟上高順。
朱儁突然喊道:“慢!”
兩人停下腳步轉身,朱儁撐著桌子站起來。
“老夫希望二位將軍能知大義,除了保護天子,皇子韶那邊也要注意……若天子真有什麼不測……”
朱儁的拳頭捏緊,最後一句話怎麼都說不出來,咬了許久的牙,才道:“全力主張催促渤海王就藩。”
說完朱儁就脫力的坐了回去。
先帝對他有知遇之恩,渤海王劉協是先帝骨血,深得先帝喜愛。
在此危難關頭,他選擇了話都不會說的皇子韶。
張遼高順兩人不用多說,他們是劉辯所提拔,就算真有大變故,還有少主在。
若是少主有多位他們或許還需要站隊糾結,但一個熟都不熟的劉協……隻要少主在一天,除非有刀架他們脖子上,也不可能忘本。
兩人同時抱拳,然後一言不發的轉身離去。
張遼高順上馬,領著親兵一路奔馳,穿過北軍就是洛陽城。
到此他們的事就少多了,全洛陽的軍隊和防務都受劉備調遣,輕易的就給兩人開了後門。
……
劉辯進入南宮。
龍輦又換回擔架,四位羽林郎在一眾羽林軍的開道下,一路橫衝直撞步履飛快。
郭嘉要小跑著才能跟上他們的動作,一邊跑一邊下達著命令,羽林軍在接到命令後,三三兩兩的抱拳跑開。
“來人,速傳太醫台太醫令張仲景、華佗、董奉來章德殿見駕,此事不可聲張。”
“喏!”
“封鎖北宮,診治期間所有大臣一律不見。”
“喏!”
“仲德,你帶著錦衣衛出去辦事,若有人胡言亂語造謠生事,全部抓住。”
“行。”
“……”
劉辯一路睡夠了,這會兒清醒著,他並沒有開口阻止郭嘉的吩咐。
他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這會兒確實不咋地,為了避免有人趁著他養病期間搞事,各種布置都是最優解。
包括繞過百官直接走側門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