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手段不夠果斷,或者說他那個身份沒法果斷,否則天下臣子與朝廷離心離德。
今日天子敢大刀一揮,明日天下各州郡威脅罷官者數都數不過來。
此時,太後手下的一名大臣見勢不妙,硬著頭皮出列,強詞奪理道:
“諸位休要在此信口雌黃!太後臨朝,乃是為了輔佐天子,穩定朝局,那些被下獄之人,皆是有罪在身,太後是秉公處理。”
士人們聽聞此言,心中暗自冷笑,待那大臣話音剛落,便大聲反駁道:
“爾等巧言令色,混淆視聽!我老臣看,太後所為,皆是因爾等佞臣讒言。若黨錮之禍重演,難道你們就不怕遺臭萬年嗎?”
這番話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千層浪。
朝堂上士人們更加激昂,紛紛指責小朝廷的罪行。
皇甫嵩站在一旁,默默看著這一切,心中暗自思忖,最終一句話也未多說。
老實說,現在是個情況,他老了根本看不清。
看不清就不看了。
他秉持著一件事,除非天子親自找他,天塌了他都當做沒看見。
大漢隻有一個君。
就在朝堂上局勢愈發緊張之時,何太後慍怒的聲音從珠簾後傳出。
“汝等好大的膽子,今日在這崇德殿上,是在指桑罵槐,含沙射影吾嗎?”
士人們當即閉嘴,矢口否認道:
“臣等不敢。”
何太後的一生跌宕起伏,既精彩又傳奇,士人在她麵前也不敢太放肆。
何太後寒聲道:“汝等已經敢了,吾可不是皇帝,沒那麼好的脾氣。來人,將出列者全部抓走,交由司隸校尉查辦!”
今日早朝,又是不歡而散。
各派係遭到慘重削弱。
更要命的是,在退朝後,不被天子重用的宦官,又一次出現在人前。
為首者黃門令司馬懿。
第三次黨錮之禍,在何太後的臨朝下,有出現的趨勢。
或者說在宦官入局時,已經出現了。
朝政何太後一樣沒處理,一門心思都在抓人。
洛陽這潭水越來越渾。
各種小道消息紛飛。
楊彪抱恙並未上朝,沒有待在家裡養病,而是來到大牢看望族親。
聽說楊彪生病的消息被快馬送往青州,要求楊修回來儘孝。
如果是真的,那楊修是一定要回來看看的。
他要不回來,孝道有失,將來往上走就難了。
王允頻繁出入大將軍府和衛將軍府。
讓很多人嗅到不尋常的味道,尤其是後者劉備,全洛陽的軍隊可都在他手裡。
還有一則炸裂的消息,士人似是徹底放棄王允,開始向蔡邕靠攏。
夜裡,何太後向皇甫嵩下了一則密詔。
除皇甫嵩外,沒人知道密詔的內容。
士人們更加不安,認為太後是在拉攏皇甫嵩。
太後加大將軍太恐怖了,士人們感受到曾經何進加何太後帶給他的壓迫感。
等等跡象似乎都在表明,朝廷要亂了。
……
劉備府邸。
諸葛亮以幫將來的皇子韶尋伴讀的名義登門。
甘夫人生了,劉備身為皇叔,他的孩子要入皇族族譜。
年齡比皇子韶小幾個月,來當伴讀極為合適。
劉備自然鄭重接待,帶諸葛亮見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