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的行程被製成奏疏擺上劉辯案台。
看的劉辯連連點頭,就目前來看,張昭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十分積極。
關內侯爵位的誘惑不小啊。
若這次考校司隸嶄露鋒芒,其他州郡會紛紛學習,州牧照本宣科的先考一遍再往京城送。
科舉的雛形不就出來了?
是,現在小百姓裡識字的沒多少,但隻要學堂建起來,人才便能井噴式增長。
建學堂的事,可以借先帝創辦鴻都門學的勢來做,如今鴻都門的文學院和醫學院就是好的樣品。
無非就是找借口多開幾家。
雖治標不治本,但比沒有好。
然後還有一股風能借。
張昭在弘農推行的這射堂那武堂。
第一步,高度讚揚張昭的成績,等大臣們順著他的話誇完,他就宣布要將武堂開遍全國。
第二步,武堂遍地開花後,要求武人必須識字,在大漢如今文武不分家的時代推行不難。
人家徐庶、盧植、劉備、楊彪、程昱都是文武全才。
前麵兩步做好了,一切就活了。
武學院裡總有人偏科的人,打架不太行,沙場又怕死,破罐子破摔往舉人的方向走。
一試之下嘗到甜頭,慢慢的就會有越來越多人專精文學。
人多了會倒逼武館分流。
接下來就看事態會如何發酵。
……
一轉眼又是半月過去。
北方各州郡才子啟程,益州、揚州、交州象征性的舉薦了些人在往洛陽趕。
除此以外還有幾件大事發生。
蔡琰臨盆在即,劉辯將迎來第二個孩子。
還有,在張昭的主持下,司州的才子被集中考校。
考校持續三日,成績最差的五成人會被剔除,通過者便能被當做舉人舉向朝廷。
此外,朝廷發詔送往涼州,推算時間,征西大軍應當已經收到消息拔營。
快的話半個月就能回來,慢的話可能需要一月時間。
還有就是糜家小妹糜貞,在掖庭學成,可以入宮了。
不過因為蔡琰快生了,這件事暫時被擱置。
太醫台有新動作,已經不滿足於抓猴子,錦衣衛秘密送了批俘虜到裡麵,具體發生了什麼無人知曉。
最後便是司金府。
司金府同時推進三大利器的研究。
搭配霹靂炮所使用的大範圍殺傷陶罐、水稻、更大的戰船。
前者倒是有所建樹,後兩者都將司金府難住了。
尤其是水稻。
早在很久前,劉辯就曾提點過韓暨,他聽著很魔幻,找了塊田日日實驗,直到今日也沒能研究出什麼。
劉辯因為有尚書台分擔奏疏,兩千石以上官吏又不多,所以清閒下來。
閒下來的他來到司金府水稻田檢查,韓暨滿身泥,從田地裡竄出來向劉辯行禮。
劉辯盯著眼前已經成熟的稻田,扶起一株稻穗打量,看了一會兒就搖頭。
放下後轉身望向韓暨,問道:“卿研究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