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暨的情緒立刻低落下去,搖頭苦笑道:
“不行,這些稻種都是臣優中擇優,小心翼翼從南方運來,可到了這裡,產量幾乎銳減。”
原本以為天子會失望透頂,誰料劉辯隻是嗬嗬一笑,道:
“陪朕好好看看你的田。”
“喏。”
韓暨跟上劉辯的腳步,在田埂上走著,劉辯時不時的停下腳步捧起一株稻穗查看。
韓暨在旁邊解釋:“在南方種植水稻,普遍畝產三石,更有甚者能達到四石,幾乎是小麥的兩倍。但臣在此耕種,水給足了,養料不曾缺,可卻連一石的收成都沒有。不僅成熟過程較長,而且長勢不喜人。”
劉辯點頭表示理解,說道:“土地、光照、水質、氣候、溫度等都有區彆,若隻是一味的尋求南方之法,種不出好的稻米朕有所預料。”
天子的意思韓暨隻聽懂了一半,躬著身等天子繼續指導。
劉辯停下腳步回身,詢問道:
“有沒有一些株長得健壯些?”
“這倒是有,不過不多。”
“所以你該往這方麵努努力,有句話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若你能讓一整片田都達到那幾株的產量,豈不是就研究成功了?”
“這……可水稻它……”
“水稻亦要繁衍,萬物皆有規律。卿多觀察,遲早有一天能培育出適宜北方環境的稻種。而且你收獲時間也晚了,南方這個時間還暖和著,你看洛陽每天早上還要多添件衣裳出門,稻子能長好嗎?”
韓暨受到提點,追問道:“陛下的意思是……臣應該將時間提前些?”
“沒錯。”
“臣明白了,不過臣還有一事不解。”
“說。”
韓暨撓著頭,奇怪道:“在陛下的操持下,各州郡的糧食夠吃,甚至還有富裕,為何陛下對水稻有著這麼深的執念?”
劉辯知道遲早有人不解,歎了口氣,找個地方準備落座。
韓暨眼疾手快的上前幫忙鋪件衣服,劉辯坐下後,望著金黃的稻穗,問道:
“現在的糧食是夠吃,可卿有沒有想過現在大漢才多少人?鼎盛時又有多少人?”
“這……”
連年的戰亂讓大漢蒸發了一兩千萬人口。
劉辯又繼續問道:“卿認為朕治理國家,治理的如何?”
韓暨嚴肅的拱手道:“陛下乃是千古聖君。”
劉辯嗬嗬一笑,“那卿認為多少年能恢複鼎盛之數?”
“臣以為至多一代人,十年便可。”
“十年之後,百姓吃什麼?”
韓暨啞口無言,現有的田地是有富餘沒錯,但人數上去後就捉襟見肘,還能不能攢住糧食就不好說了。
不打仗還好,一打仗不知要餓死多少人。
見他無言以對,劉辯再次追問:“你說十年後便能增加一兩千萬人,若再過個十年呢?若過一百年呢?若大漢有一萬萬人,有十萬萬人又當如何?”
韓暨好半晌才找回自己的聲音,艱難的說道:“那怕是……所見之處連樹皮都吃光了。”
他不敢想象一萬萬人是多少人。
十萬萬人更是天文數字。
比蝗蟲還要恐怖。
光想想,他就被數字壓到喘不過氣。
劉辯沉聲道:“十年朕能等,五十年朕亦能等。因為卿在做的事,若是成了,足夠朕頂著壓力破例封你做國公,為你單獨修廟享受世代祭祀都不為過。”
喜歡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