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一出現,大家坐不下去了,紛紛起身相迎。
一直將他迎到最上方空置的位置,眾人才回到座位,但仍然沒敢落座。
劉辯微微一笑,揮手道:“諸卿都坐吧。”
“謝陛下。”
大夥剛坐下,劉辯就問道:“議到哪了?”
荀彧直起身體,拱手道:“回稟陛下,議到弘農幾個縣的水災重修工作,今日尚書台會拿出三條主意,奏往章德殿。”
弘農……
劉辯含笑的表情逐漸收斂,心情不由得沉重。
他曾經在那裡救過人,沒人比他更清楚那邊的情況,尤其是湖縣,整個縣都被水淹了。
大家看到天子的表情,一個個繃直身子,等著他發話。
劉辯手指有節奏的在桌麵上扣動,停頓了片刻,皺眉道:
“災後重建不比救災簡單,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而且還要從根本解決問題,避免悲劇再次上演,但是……朕記得沒錯,屯田軍被調往青州了?”
荀彧回話:“陛下所言不錯,由此往青州短則十幾日,等信送到,屯田軍拔營過來,怕是雪都要降下了。”
盧植遲疑著提建議:“屯田軍不動,不知備倭兵能否動一動?”
備倭兵數量龐大,其實早在一開始,備倭兵就派了過去。
但沒有天子的旨意,目前動的隻有司隸的備倭兵罷了。
劉辯思考過後,直接搖頭:“備倭兵也不行。”
備倭兵軍紀太差,災區本就混亂不好管理,太多人紮進去,萬一得不到控製,出點什麼岔子,救災就變成火上澆油。
在場大多數人都反應過來天子的意思。
田豐開始沉吟:
“冀幽二州、豫徐之地,倒是有軍隊能調……”
劉辯想都不想直接搖頭,他有更好的主意,拍板道:
“傳旨,除司州軍外,再調五子軍參與災後重建,所有前往軍隊,一律不攜帶武器,隻帶鏟、鍬、糧食……”
“臣等遵旨。”
眾臣應下之後,荀彧對劉辯的計劃進行完善,起身拱手道:
“稟陛下,尚書台可即刻安排太醫台派出太醫隊,預防瘟病,同時對百姓進行救治。此外,臣早已協調過,司金都尉已準備好大量工匠,大司農計劃在長安再建糧倉……”
和以往荀彧默默批閱奏疏,時不時的提一兩句諫言不同,現在的他有能力去未雨綢繆。
劉辯那叫一個滿意,現場毫不吝嗇誇讚:
“荀令君這位大漢首輔,拿一個軍給朕,朕都不換!”
荀彧臉上露出受寵若驚的神色,他還沒來得及搪塞,眾臣便一起抱拳:
“陛下聖明。”
沒人再把荀彧當成一個不起眼的小輩看待。
一件件事已經向天下人證明,荀令君的名號,他擔的起。
災後重建的事議論完,舉孝廉之人的政事又接踵而至。
劉辯將其簡化,稱呼為舉人。
舉人們齊聚洛陽,朝廷既然要集中考校他們,就需要選一個主考官。
如今朝廷人才濟濟,這麼小的事情,倒不至於難住劉辯,他隨便在場中掃兩眼,內心便有了人選。
“戲誌才,張昭。”
“臣在。”
二人出列。
前者是大鴻臚,後者則舉辦過好幾場考試,有經驗。
兩人配合應當能辦好曆史上第一場恩科考試。
青史留名的好機會。
劉辯收回心神,嚴肅道:“你二人為正副考官,務必操辦好,若有人作弊,便是欺君。”
“臣遵旨!”兩人一同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