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地方官吏有活力去附和朝廷,有能力組織上萬名百姓日食四頓,甚至帶著百姓高舉著祝賀天子的旗幟搞形式,那麼災難降臨時,朝廷一句話,地方響應速度絕對令人咂舌。
山火、瘟病、洪水、地震,劉辯已經見識過,同樣的局麵,彆的強盛國家幾個月甚至幾年還沒撲滅的山火,後世隻需八個小時。
彆人的職能部門還在像無頭蒼蠅亂竄,找不到負責部門,大火逼近城市的時候,後世人已經站在山頂,享受勝利的喜悅了。
如果現實是一場遊戲,形式主義的科技樹雖會帶來一堆負麵效果,但他帶來的正麵增益,同樣是出色的。
如此離奇的補丁,卻在發揮難以想象的作用,引劉辯沉思的同時,也在感慨後人智慧,從根本問題上解決王朝後期地方失能的可能。
同樣的方式,也可以換個樣式放在軍隊中,譬如疊豆腐塊、踢正步、站軍姿。
收回心神,劉辯看向等待著的曹操諸葛亮,開始談論正事。
“曹卿,孔明,朕有任務交給你們二人。”
曹操以為明年要派自己南征,當場高興的表起忠心,“陛下放心,臣定能辦好。”
劉辯看向諸葛亮,此人跟著問道:“請陛下示下。”
“好,卿等這樣朕就放心了,朕要你們二人多去考場觀察,仔細推測琢磨,捅一捅察舉製舉孝廉,給朕拿出一套新的選拔人才的製度。”
科舉修正的是門閥壟斷,隻要科舉運轉正常,一個王朝哪怕到末期,仍然有寒門上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曹操當場石化。
諸葛亮也是一臉吃驚,但很快他就明白了。
或者說早有預料,隻不過沒想到來的這麼快。
仔細看現在朝廷的權力結構就能發現端倪。
將領中,幾乎清一色的靠拳頭和能力贏得天子賞識打出來的。
文臣也不例外,劉辯摒棄察舉,完全依賴於眼光及求賢令。
求賢令找來的,都是名氣在外的名士。
從劉辯登基以來,雖有正常的舉孝廉,但朝廷很少重用,而是采取先派到地方擔任處理文書的官吏,再各憑能力往上晉升。
光祿勳一職與舉孝廉息息相關,可空缺了近兩年時間。
以上種種足以說明,天子對察舉製徹底喪失信心,甚至可以說是喪失了信任。
當皇帝不信任並且對一項製度產生嚴重懷疑的時候,那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廢除是遲早的事。
曹操沒想那麼遠,苦著臉道:“陛下,變法之事,非臣所擅長,讓臣到南方去臨陣討賊吧。”
“朕倒不是這麼想的。”劉辯一臉笑容,他覺得比起軍事才能,內政,尤其是推行新製度,這兩人都是一頂一的強。
曹操的創新很多,諸葛亮治蜀也是能被後世反複提及的事。
“南方的事不著急,如今天寒地凍,朕要你到南方去乾什麼?而且朕已經選好人選,曹卿做好自己的事便好。”
戰略方麵,劉辯以關羽為荊、益總督,統轄十萬漢軍,明年初便可去就任。
同時,水師正在江麵上有條不紊的訓練,孫堅正統領著三大水師艦隊,其次豫徐總督曹仁手裡有近五萬漢軍,配合上備倭兵、州軍,隨時可以策應過江。
喜歡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