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州的刺史部,是武帝創辦推行的,貨幣改革他也乾了。
向商人征稅,武帝走在了劉辯的前麵,這是劉辯有底氣接著乾,並設立稅官的原因。
劉辯要重啟鴻都門學,要向天下推行學堂。
人家依舊乾在前麵,太學和要求所有郡國皆增設學官,差不多的模板。
劉辯能將錦衣衛弄的這麼順利,依舊得益於武帝。
武帝麾下有一群特殊的人,他們身著繡衣,是武帝非常規手段的極致體現。
繡衣擁有臨機決斷、誅殺二千石以下官員的生殺大權,還可以代表皇帝巡查地方。
各種製度多的說不過來,什麼皇親國戚士人大家,亦或者是藩王,都被新政折磨的哭都哭不出來。
正是因為武帝身上的各種創新,劉辯才敢去推行新政。
他自認為自己的聲望和對朝廷的掌控,已經不弱於武帝了。
劉辯離開了,把剩下的時間交給三公九卿等在尚書台自己商量。
……
幾日時間過去,昭寧二年即將結束。
跨年的日子來了,百姓家拿出積蓄,生火做飯,肉香在大街小巷飄蕩。
百官穿上厚衣物,帶著家眷,向著樂成殿聚集。
進入南宮,大臣和家眷分開,家眷將會由皇後接待,大臣則要去與天子喝酒。
宮門外彙聚著許多人,有人來的早,早早就在宮門等候。
除了大臣,今年還有一群特殊的人。
“齊王劉承到!”
眾大臣紛紛轉身,然後就見到名少年在侍衛的簇擁下過來。
齊王劉承是高祖庶長子劉肥之後,代代嫡傳下來,是大漢最古老最顯赫的藩王。
身上高祖的血脈尤其純正,不是劉辯能比的。
不過現在已經改了代,講究的是跟光武帝血脈的疏遠。
哪怕天子無嗣駕崩,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
還沒完,又是幾道喊聲響起。
“陳王劉寵到!”
劉寵,明帝玄孫,很有才乾的人,尤其善射。
“下邳王劉宜到!”
名聲不顯,看著很年輕。
“沛王劉曜到!”
沛王封地在高祖家鄉,他是光武帝子劉輔之後。
“平原王劉碩到!”
“燕王到!”
“彭城王到!”
“常山王到!”
“趙王到!”
“中山王到!”
“……”
各式各樣的王,一下子來了十幾位。
還沒完,接著又是近百名劉姓侯來到宮門外等候。
他們是前述那些王爺的族兄弟,在推恩令的作用下,或是鄉侯或是亭侯,手裡既沒兵也沒權,就是吉祥物。
如此多的王侯一起來參加今年的宮宴,讓朝中老臣都恍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