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部分人更加乾脆,不同意支援南匈奴,最多等到人家被打的時候,從邊境上策應一下。
雙方的觀點說的都有理有據,且全在劉辯意料之內。
他在乎的是幾名心腹重臣的意見。
“大將軍如何看?”
其他大臣也想聽聽皇甫嵩什麼想法,便都看了過去。
皇甫嵩嚴肅道:“老臣既然是大將軍,無論陛下什麼時候問老臣,問臣的又是什麼事,老臣隻有一個字,打!”
這個打不是去打南匈奴,大臣們沒生癔症,不會往這方麵理解。
所謂的打,就是派出大軍,進駐藩屬國,誰反對大漢封的單於就打誰。
他能有這樣的覺悟,令劉辯很滿意,接著看向其他人。
“司徒、尚書令、太傅如何看?”
王允遲疑著道:“老臣覺得……還是彆去管人家的死活好。”
有這麼多錢,自己留著不好嗎。
盧植的看法跟他截然相反,“翻開春秋戰國史,一半內容都在講一個詞,唇亡齒寒呐。”
王允當場改了口風,“對對,唇亡齒寒,老臣又覺得,還是出兵好。”
他活的明白,腦子不夠使的事,就跟著聰明人走。
在他眼裡誰最聰明?那必須是盧植。
除了盧植,彆人不是想害他就是想看他笑話。
劉辯一陣無語,懶得搭理王允,他將視線投向荀彧。
荀彧微笑著起身,從左邊袖口掏出一份奏疏,“臣建議大力支持,不僅要出兵,還要出錢出糧,臣已經擬定好了方針,詳細闡述了得失,請陛下過目。”
此言一出,全場詫異,就連荀攸都奇怪的看著他。
“不愧是荀令君,快呈上來朕看。”
“喏。”
荀彧將東西送上去,劉辯翻看起來,荀彧回座位。
“文若。”
身邊荀攸小聲呼喚他,想問他在搞什麼名堂,卻見到了更加詫異的一幕。
荀彧偷偷從右袖口和腹部掏出另兩份一模一樣的東西,給壓到屁股下。
“哈哈哈好。”
台階上響起天子的爽朗笑聲。
“好一個禦敵於國門之外,好一句上兵伐謀,驅虎吞狼,奉孝替朕拿下去,給三公九卿都看看。”
寫的什麼東西居然讓天子這麼高興。
東西又被轉呈回來,三公九卿一一查看過後,不得不說荀彧的奏疏寫的是真漂亮。
把出兵軍事威懾、出糧穩定糧荒、出錢富強他國三件賠本買賣,說的那是天花亂墜,好像是什麼千古功績。
其中引經據典不少,說的挺有道理。
三公九卿看完麵色各異,劉辯拍板,“朕意已決,發兵南匈奴。”
大臣們馬上甩掉腦子,高呼道:“陛下聖明。”
天子已經決定好的事,就沒必要去思考得失了。
如果出了問題,那一定是南匈奴繼任的單於太過畜生。
劉辯又補充道:“由袁卿掛帥,北軍出征。”
北軍可以調一半走,去曆練曆練。
同時南軍休整完畢,該拉回來了。
崇德殿繼續議政,下一個輪到光祿勳楊修,彙報起有關殿試的進展。
“稟陛下,三月初三是大吉之日,殿試可定在此。”
“準。”劉辯直接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