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耕籍禮一同操辦的,還有殿試的安排。
殿試安排在崇德殿,第一屆殿試,足足有數百人,因為這屆殿試級彆前的選拔製度很兒戲,所以人員素質有些參差不齊,劉辯對這場殿試不抱有任何信心。
在他的猜測中,五年之內不會再有賢臣出世,現在辦科舉,是為將來打下基礎。
不過能通過殿試的,哪怕是無名之輩,當個縣令太守不成問題。
數百人都被安置在公車署,給予他們茂才、孝廉的待遇。
殿試近在眼前,有人高興激動能見到天子,有人挑燈夜讀希望能多些把握,更多的人見到其他來自五湖四海的才人,開始交談結交。
“在下董昭,今日有幸與諸位相識。”
有人率先開口,引得周圍一片驚呼。
一名年長他幾歲的人,忍不住拱手道:
“不知你可是最近傳的沸沸揚揚的甲科一甲董公仁?”
司州學子率先進行考校甲乙分科,而甲科前三都被稱為一甲。
董昭便是第一甲,最近引起不小轟動。
董昭客氣還禮,“正是在下。”
周圍各種議論聲接連響起,才子們生起和董昭結交的心。
此人不僅參加過科舉,還拿到了極好的名次,交好能請教些經驗。
而且以他的才能,殿試上定能有不錯的發揮,認識認識總沒錯。
之前問話的那人先一步動作,自我介紹道:“在下王朗,曾被徐州舉為茂才,師從弘農楊氏楊賜。”
“王景興?”董昭明顯聽說過此人,臉上也露上笑容。
這兩人的自報身份,引起不少人躍躍欲試,又有一人擠進來,參與進現場。
他好像對自己的名氣很自信,先向兩人抱拳,這才道:“在下平原華歆,見過兩位。”
正如他所料,現場又是一陣驚歎。
華歆,師從士大夫領袖陳寔,是當今兩位經學大儒盧植、鄭玄的師侄。
這場自報身份結交他人的節目越發高漲,不斷有人走出來。
盛宴以外,是一些還在讀書的才子。
這些人要麼名聲不長,要麼很年輕,還沒來得及施展才華。
這夥人中有個例外,一名年輕人遊手好閒,這看看,那看看,時不時的發出笑容。
見一個身穿補丁的人在讀書,他湊過去看了兩眼,然後跟著搖頭晃腦的念了起來,“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
讀完還不忘腹誹一句,“讀這書也想在殿試上有所發揮?不如去看看農學典籍。”
讀書人不滿的合上竹簡,回頭瞪著他。
“切。”此人滿臉鄙夷,一副欠打樣,又去往下一個地方。
這次他來到一個地方沒走,站在人家背後沒看兩眼,露出訝然神情。
“江海之利,非為舟楫之便,乃在製天下之樞。”
決定勝利的關鍵是士氣,士氣旺盛,即使兵力寡少也能挫敗強大的敵人,士氣低落,即使人多也一定會給敵人可乘之機。
“與國者,利合而近,義同而遠。然利隨時而遷,唯義者可托腹心。”
結盟的國家,因利益一致而親近,因道義相同而關係長遠,然而利益會隨著時間而改變,隻有堅守道義的盟友,才可以托付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