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也好,沒人在外麵搞事,等王允從太醫台出來,劉辯已經搞定了三公九卿。
現在外麵流言四起,是時候找重臣們好好聊聊這件事了。
“宣荀彧入宮,朕先與他聊聊。”
“遵旨。”
郭嘉躬身退下。
劉辯側殿在榻上煮茶等著,場景並不是很正式。
等了一段時間,外麵傳來荀彧的聲音。
“臣尚書令荀彧,覲見陛下。”
“進來吧。”
荀彧走入殿內,劉辯朝他招手,“文若過來坐。”
荀彧略顯遲疑,劉辯失笑道:
“想光熹元年時,朕與卿初見,便在此對坐議政,聊了足足一夜,如今你我君臣之間,難道還比那時更多間隙?”
他知道對方是顧忌君臣之禮,這是故意這麼說的。
劉辯心裡是真心將荀彧當成自己好友,有時候他自己都會感慨,對方好像有讀心術,總能讀懂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可惜隨著國力的強大,他集權程度的加深,兩人也慢慢漸行漸遠。
倒不是說互相走的越來越遠,而是難有如好友般,暢談理想互相扶持的時候。
“臣遵旨。”荀彧隻好坐了過去,靜靜的等著天子開口。
劉辯歎口氣,先給他倒了杯茶,問了句題外話,“曹卿什麼時候回來?”
“幾日內吧。”
“朕有意讓他再做一次新政尖刀。”
荀彧抿著嘴唇停頓了好一會兒,拋出問題,“如今國富民強,至多三五年,天下便可大定,那時盛世降臨,陛下何故執意一次次變法?”
不管九品正從製是什麼東西,可涉及的人數太廣了,事關天下官吏,亂是肯定的。
劉辯沒回答這個問題,反問道:
“卿不支持?說內心真實想法,朕不怪你。”
荀彧坦然道:“既不支持也不反對,臣知道陛下所做的肯定是對的,臣所擔心的是此事的影響。”
“那朕先讓你知道知道,外界傳的風言風語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對於荀彧,劉辯選擇攤牌,將陳群呈上來的奏疏直接給他看。
他靜靜的等待著對方看完,這東西彆人或許看不明白,但荀彧一定能看出,於大漢而言,是利在千秋萬代的。
但很可惜,荀彧全程表情都很平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
“臣依舊不支持也不反對,臣還是要提醒陛下一句,一定要多加注意這件事對地方上的影響。”
洛陽肯定沒事,劉辯就是把太監的地位拔高成國父,超品的存在,大臣們除了死諫,不會乾什麼出格的事。
但各地太守就不一樣了,保不準會扯什麼大旗。
劉辯也考慮到這件事的影響,不過他並不是很擔心,唯一可惜的就是不能得到熱情的支持,有點遺憾。
他不會用皇權去命令對方必須全力支持,選擇暫時拋棄所有念頭,笑道:
“荀令君能否幫朕參謀參謀,這事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點,變法的成功率有幾成?”
荀彧進入狀態,沉吟才幾息,便分析起來。
“臣以為,陛下應當先在軍隊中推行品級製度,將軍們對陛下十分忠心,可以順利推行。其次便從司隸開始,此時若有人造反,可以順勢以軍隊剿之,司隸新政推廣開,成為了事實,便不會再有阻礙,全國皆會響應接受。”
造反派造反的原因是什麼?阻礙新政變成既定事實。
造反不是目的,而是過程,是達成目的的一種手段。
除非是瘋子,否則誰會為了造反而造反,就連黃巾都不可能說:兄弟們我們反了,我們最終的目的是造反,為了造反而造反吧。
喜歡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