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確認關羽大軍被數支軍隊合圍,益州由劉瑁繼承主位,與揚州聯合在了一起。
至於打的如何,還不清楚,畢竟現在能收到的消息,至少都是十日前的。
慶幸的是段煨、鐘繇已經就位,可以對漢中發動攻勢。
先頭部隊既然已經就位,朝廷該派出將領去統籌大局了。
劉辯這幾天一直在左思右想,想自己該不該親征,最後放棄了。
今時不同往日,比起去前線激勵士氣,更重要的是穩固龐大的疆域。
早朝,劉辯站在台階上宣布道:“逆賊作亂,前線將集結超五十萬漢軍,三軍調度無法統一,今日,朕欲拜將,一並指揮前線戰事,直到平定交州。”
“陛下聖明。”
“前線軍隊,劃分四部,以所在益州軍隊為左路軍,荊州軍隊為中路軍,豫徐軍隊為右路軍,以水師艦隊為水路軍。”
“劉備,曹操聽旨。”
兩人一前一後踏出,接著躬身。
“劉備為左路軍統帥,左路軍以收複益州,策應攻揚為戰略方針,曹操為右路軍統帥,待水師取得大捷,即刻發起對揚州登陸之戰。”
“臣遵旨!”
兩人應下,從神情上看,都顯得很亢奮。
此戰過後,他們應當能受到最高爵位的封賞,做到人臣之最。
接著,劉辯準備宣布自己在對於指揮中樞的安排,皇甫嵩主動走出來拱手:
“陛下,老臣請戰。”
倒是出乎了預料,不過轉念一想,沒人比皇甫嵩更適合去統籌五十萬大軍。
而且身為大將軍,這麼重要的戰爭,哪有坐在京師發發文書養老的道理。
劉辯隻是頓了片刻,便繼續道:
“大將軍、司徒、禦史大夫、河南尹、丁原、郭嘉、諸葛亮、楊修、蔣琬、周瑜、董昭聽旨。”
被念到名字的人全部起身走到中心,和皇甫嵩站在一起。
“臣等聽旨。”
“此戰,事關大漢興衰,其重要不亞於高祖決戰於垓下,前線所有軍隊,以皇甫嵩、盧植為正副統帥,禦史大夫陶謙監軍,河南尹張昭、博士蔣琬對接大司農荀攸,調撥全軍所需軍械糧草。”
“光祿勳楊修,主造功名冊,博士董昭為三軍主簿。”
“右路軍以郭嘉為軍師祭酒,左路軍以諸葛亮為軍師將軍,中路軍以周瑜為中護軍,同時兼任水師副都督。”
朝廷精銳儘出。
還有沒念到名字的軍隊裡,那些各軍的主將,數百上將齊聚,最令人不可忽視的是,半個朝廷都放到了前線。
算上先一步前往前線的陳宮、徐庶、沮授那些人,九卿是真的去了一半。
如今連三公都動了,用傾巢而出形容都不為過。
劉辯就差親征。
眾臣齊喝:“臣等遵旨。”
劉辯此時抬眸往殿外看,詢問道:“五子軍是否就位?”
懂事的小黃門立刻扯著嗓子喊:“宣張遼、徐晃、於禁、樂進、張合進殿。”
五名將領,背著光,踏入殿內,一齊單膝跪地。
“五子良將,參見。”
“並入左路軍。”
“末將遵旨!”
喜歡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