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這種兵器,就是在天寶十年的怛羅斯之戰後傳入西亞的,進而傳入了歐洲,他們第一次見到這樣威力巨大的遠程兵器,所以給弩起了個名字,叫“十字弓”
不過西亞人製造弩的工藝和材料都不過關,他們生產不出射程如此遠的弩,所以薩圖克被嚇了一跳。
喀拉汗國的輕騎兵被射得人仰馬翻,無數的馬或者駱駝,被弩箭射中。
弩弓強大的力量,和鋒利細長的破甲箭,使得不論人馬,也不論你披的什麼甲,隻要中了弩者,非死即傷。
喀拉汗國的輕騎兵,足有八千人,雖有損失,但是騎兵衝鋒強大的慣性,使整個騎兵大隊還是洶湧向前,剛才被射倒的人,就如同潮水中的浪花,泛起一陣漣漪便消失無蹤。
距敵八十步,弓弦響動,弓箭加入了射擊。
其實弓箭手是很難培養的,左翼士兵也沒有多少是真正的弓箭手,不過敵人排著密集隊形衝上來,隻需要拉開弓射就好了,倒也沒有多大難度。
終於進入了五十步,隱藏在各個方陣中心的二十門步兵炮被推了出來,
“轟轟轟”散彈在各個陣地前打出一場金屬風暴,如同一把巨大的掃帚,把麵前的一切統統掃倒。
在這個距離上,你穿多少層盔甲也沒用。
喀拉汗國的輕騎兵,還沒等到使用擅長的“曼古歹”,就已經傷亡慘重了。
人馬屍體層層疊疊鋪滿了大地,傷員在屍體堆中輾轉哀嚎,到處都是鮮血斷肢,把衝鋒的道路堵塞。
喀拉汗的輕騎兵,已經衝不起來了,他們被對手層出不窮的新式武器,和巨大的傷亡嚇得畏畏縮縮。
隊伍中的宗教人士,揮舞著“經書”和綠色的旗幟,拚了命的鼓舞士氣,但是在鋼鐵和鮮血麵前,統統都成了笑話。
周軍中軍大旗揮舞,左翼隱藏在步兵身後的四千輕騎,蹄聲如雷,整隊而上。
他們依照平時的訓練,五十騎成一個橫隊,間隔三米,六個橫隊為一排,拉出一道寬大的正麵,在號角聲中,開始嘚嘚小跑,如一道牆般前進。
步兵炮和弩手還在開火,儘量的打散敵人陣型,給本方輕騎兵的衝擊創造著條件。
徐六獨現在手下已經兩千輕騎了,他現在就在第一排右側的一個橫隊裡,依照彰武軍騎兵條例,騎兵指揮官其實應該在後麵的指揮位置,便於掌握戰場局勢。
可是這個條例從出台那天起,便淪為了空文,幾乎所有的騎兵中級將領,為了展示自己的武勇,都會伴隨著第一線部隊衝鋒。
他們往往把自己的副將和參軍放在後麵,時日一長,就變成了慣例。
四千輕騎兵分為左右兩翼,從兩邊兜了上去。
馬蹄聲中,號兵吹響第二聲號角,“唰唰唰”寒光閃成一片,徐六獨帶頭抽出了馬刀,全軍大跑步前進。
輕騎兵的馬刀是模仿後世我軍65式騎兵刀打造。
刀身全長一米,刀刃半開鋒,雙開減重槽,全包圍護手,為防止馬匹奔跑中,馬刀無故出鞘,刀柄內置了一個卡槽,鎖定出刀結構。
整個刀體呈流暢的半彎形,刀身閃亮,鋒利異常。
彆小看這麼一把不起眼的馬刀,鋼鐵工業不到一定水平,是不可能大規模打造的,就是勉強打造出來,也會因為成本太高,成為貴族的玩具。
徐六獨馬刀在手,心裡一陣豪氣湧起,扭頭看看左右整齊前進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