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河流域山川形勝,是遼國重要的糧倉和貿易樞紐。
東丹王耶律倍曾作《海上詩》:“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
這個捕鵝,可不是捕家鵝,而是捕野生天鵝,契丹語稱天鵝為“蒲魯”。
大約在後世的下午兩點,大隊人馬來到靈河河畔。
早有人探好了地形,侍衛們驅馬圍住了一塊蘆葦茂密,水草豐茂之地。
耶律賢身穿黃色獵裝,在侍衛簇擁下,當先出來,肩上立著一隻碩大的海東青。
耶律賢接過侍衛遞上來的肉條,喂給海東青,喂完一聳肩膀,喝道:“去”
海東青騰空而起,在空中盤旋幾圈,“嘔嘔”的叫了兩聲,便向西北方向猛地紮了下去。
隨著皇帝的海東青升空,七八隻海東青一齊被放了出來,眾鳥在空中盤旋啼鳴,尋找著天鵝的蹤跡。
片刻之後,蘆葦蕩中“嘩啦啦”一聲響動,一隻碩大的白色天鵝被海東青趕了出來,驚慌失措的天鵝騰空而起,在空中啼鳴兩聲,就要向北逃竄。
但是海東青都是專門訓練,用來捕鵝的,豈能容它逃走,七八隻海東青分圍上、左、右分布,不時抵近天鵝,用喙去啄它,天鵝當然不想坐以待斃,也用喙反擊,群鳥你來我往,打得精彩紛呈,羽毛紛紛從空中飄落。
不過海東青到底是猛禽,沒幾個回合,天鵝就力不能支了,眾海東青你來我往,逼著天鵝向低空飛。
地麵上,耶律賢接過侍衛遞上來的一個器械,是一根紅色繩子,上麵縛著一個黃金錘頭,這東西叫“連錘”,乃是“捕鵝”時的專用物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天鵝被海東青所迫,越飛越低,在眾人頭頂一掠而過,引得地麵的獵犬“汪汪”不止。
侍衛和貴族們揮舞手裡的武器,高聲大叫,努力驅趕著天鵝,向皇帝的方向飛。
眼看著天鵝越飛越近,耶律賢手上用力,連錘開始緩緩空轉。
頭頂白影一閃,耶律賢眼疾手快,猛地掄圓了連錘揮了出去。
錘子帶著一道黃影,帶著勁風一閃而過,其勢之猛,連不遠處靈河水的波光,都似乎要在金錘下碎為片片金光。
耶律賢隻覺手裡的金錘一沉,頭頂的天鵝“嘎”的大叫一聲,被砸得飛出一丈多遠,在地上翻滾撲騰,抻著長頸,兩隻翅膀拚命擊打著地麵,大聲哀鳴,想要再次飛起來,弄得滿地皆是羽毛。
這羽毛被染了鮮血,灑落在地上,白色的羽毛,鮮紅的血液,涇渭分明,交雜在一起,讓人望之觸目驚心。
眾契丹貴族高聲歡呼,一齊拜了下去,皇帝捕得“頭鵝”,這是個好兆頭。
耶律賢把連錘交還給侍衛,負手而立,接受眾臣的歡呼,這是契丹風俗。
一個契丹官員奔出來,跑到天鵝旁邊,拿出一根細長的玉柄金錐,從掙紮的天鵝頭頂插入,把天鵝腦漿取出,喂了身邊等待的海東青,這叫做“取腦飼鷹”,這根金錐,叫做“刺鵝錐”,以錐刺鵝,象征“以鵝腦犒賞神鷹”。
接著他單膝跪地,雙手恭恭敬敬把天鵝獻給皇帝,眾臣歡呼之聲更大。
歡呼禮拜完畢,接下來,眾契丹年輕貴族們,縱馬攜犬,開始行獵,為一會的“頭鵝宴”準備一些彆的獵物。
耶律賢身邊站著蕭思溫,年輕的皇帝飛快的瞥了他一眼,見他麵帶微笑,顯然心情不錯。
“早聞魏王武勇,朕想看魏王行獵,不知可否?”耶律賢笑著說道........
喜歡穿越五代末年請大家收藏:()穿越五代末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