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捕鵝_穿越五代末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58章 捕鵝(1 / 2)

遼代皇室的陵寢製度,收到中原文化,尤其是大唐的影響,卻又有不同。

皇帝的陵寢講究“依山為陵”,而大唐皇帝則是“開山為陵”。

自耶律阿保機始,他的“祖陵”就給後世皇帝打了樣子,那就是“依山為陵”

遼世宗耶律阮的顯陵,則首次將“父子同塋”與依山為陵結合,耶律阮與其父耶律倍東丹王)合葬於顯陵。

其實早期的契丹人粗鄙得很,並無什麼“喪葬文化”,他們四處遷徙,多實行樹葬,即將死者置於深山或野外的大樹之上,任其腐化,死去三年後,再收其骨而焚之。

直到阿保機做了皇帝,才有了喪葬之事。

今日是謁顯陵之日,一大清早,皇帝耶律賢的儀仗就從大營出發,前有鐵林軍,後有斡魯朵,親貴侍衛團團簇擁。

有侍衛舉起皇帝標誌儀仗:紫羅蓋傘,上飾金線日月紋,大隊緩緩向前。

當年耶律倍奔唐後唐),死後是一位僧人為他草草收屍。

石敬瑭這個老漢奸,率軍進入洛陽後,為了討好契丹,居然親自為耶律倍服喪,在耶律倍靈柩前放聲大哭,並以帝王之禮將其厚葬於洛陽郊外。

直到大同元年947年),耶律倍長子耶律阮親護耶律倍靈柩從汴京回來,由於耶律倍生前素喜醫巫閭山的奇山秀水,耶律德光念及兄弟情分,將耶律倍靈柩運回,歸葬在了醫巫閭山,並加封諡號為文武元皇王。

後來耶律阮遇刺身亡,也歸葬在了顯陵。

醫巫閭山鬆濤陣陣,顯陵的琉璃瓦在晨露中泛著幽藍,耶律賢在陵寢外更衣,把身上的大紅錦袍換成白色布袍,以示尊敬。

更衣完畢,才率領眾契丹親貴入內祭祀。

饗殿內,鬆木熏香混著牛羊肉的腥香撲麵而來。

按照契丹風俗,皇帝耶律賢一板一眼的進行了祭祀,供上貢品之後,在薩滿巫師的銅鈴聲響中,把一杯酒灑在地麵,念道:“冬月時,向陽食。若我射獵時,使我多得豬鹿。”

這是契丹人祈禱四季平安的咒詞。

耶律賢眼眶紅紅的,當年父母就在麵前慘死,是娘娘見勢不好,死前托付太監,把自己送到師父那裡,虧了師父還有...........麵前的蕭思溫,要是沒有他們,自己恐怕早就死得不能再死。

想到這裡,耶律賢偷偷看了看蕭思溫。

他正領著一群貴族,跪下給皇帝靈位叩首。

耶律賢眼神閃爍,想到前幾日收到的線報,頗有些緊張起來。

直到中午,祭祀才告結束,皇帝聖駕抵顯州。

遼代帝陵的另一個特點,是效仿漢時的陵邑製,在陵墓周圍設置奉陵邑。

顯陵附近就有個顯州,作為奉陵邑,遷東京道渤海移民300戶作為守陵戶。

作為奉陵邑的顯州城,城牆用土夯築,街道布局整齊,內外兩城相套,呈一個“回”字形。

一般官吏和百姓在城郊居住,內城安放著已故皇帝的禦容,建有奉陵州官的官署等,還有為皇帝駕臨祭祀與禁衛部隊服務的各種作坊。

中午在顯州接見了東京道的官員,按照契丹風俗,耶律賢要進行“捕鵝”,以示自己不忘記祖先的勇武。

本來春捺缽應該去鴨子河捕鵝,但是那邊正在打仗,所以隻能在“靈河”做個樣子。

“靈河”就是後世錦州的“大淩河”,漢代叫“白狼水”,到了遼代,改稱“靈河”,金代以後方稱“淩河”。


最新小说: 七寶台上會相逢 西遊:魂穿悟空!開局怒撕緊箍咒 我在廢土做局資本 校花很高冷?明明很熱情 重返80:寵妻從跑山撿貨養家開始 盜墓:諦聽開道冥府路 重回七零:跟著小白臉爸進城吃軟飯 燼夏 顛覆三國:打造神級鐵衛軍 東西晉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