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年大明王朝內憂外患,局勢岌岌可危。南方曾一度被招撫的土司再度揭竿而起掀起叛亂,外部勢力暗中策應,雖經朝廷竭力鎮壓,叛亂最終得以平息,但危機四伏,人心惶惶。在這風雨飄搖之際,靜海參將李德尚的反叛之心已如箭在弦,蓄勢待發。
此前李德尚派遣李七商隊北上,名義上是進行貿易,實則肩負著借兵的重任。商隊在北地輾轉數月,曆經艱險,終於與滿清勢力接上了頭。然而返程途中,商隊卻遭遇了馬賊哈什納的襲擊。
後因為譚威的協助,商隊總算得以返回。後敗退的馬賊撤退途中,一隊滿清騎兵突然殺出,將哈什納等人再次重創。李德尚從滿清那邊得知此事,又在宴會中失口說出來,殊不知這些細節早已引起譚威的敏覺。
靜海地處海河流域下遊,土地貧瘠洪澇頻發,常年飽受自然災害的侵襲。加之其位於明、清交界的第一後勤處,地理位置特殊戰事頻發,使得這片土地更加荒涼人稀。
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李德尚憑借多年的征戰,積功升任邊關參將。由於總兵和主管關城的上官職位長期空缺,李德尚實際上已成為靜海的獨立軍閥。他經明廷許可,招兵買馬,麾下擁有上萬名訓練有素的士兵,即便與滿清軍隊交鋒,也可硬剛一下。
李德尚雖粗通文墨,但治理靜海卻頗有章法。他深知靜海地處要衝,必須確保一方平安,才能為日後的投誠奠定基礎。因此他勵精圖治整頓軍務,安撫百姓,使得靜海在他的治理下相對安定。
可李德尚也清楚,靜海雖暫時安穩,但終究位於山海關之後,是滿清南下的第一座城池。一旦滿清鐵騎南下,靜海必將首當其衝,無法承受雷霆一擊。
此時李德尚正在密室中與滿清使者寧甫密談。寧甫此行正是為了與李德尚商討曲通大清的具體事宜。兩人低聲細語神情凝重,顯然在謀劃著一場驚天動地的變故。而與此同時譚威在馬廊中正與一名疑似滿清人的男子相遇。
譚威心生疑慮,與那可疑男子閒談一番,使他放鬆警惕,而後突然用女真語試探對方。對方聞言臉色驟變,反問道:“你為何會女真語?”譚威鎮定自若解釋道:“我曾去野人女真部做買賣,略通一二。”對方聞言,神色稍緩,但眼中依舊閃過一絲警惕。
譚威的試探雖未直接揭穿對方的身份,但他心中已有了幾分把握。他意識到靜海城內或許已潛伏著滿清的密探,而李德尚絕對有問題。譚威並未輕舉妄動,他知道此時貿然行動隻會打草驚蛇,而且自己無根無基。連個可信賴的人都沒有。
靜海的夜色愈發深沉,風聲呼嘯,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李德尚站在城樓上,遠眺北方,心中思緒萬千。他知道自己已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叛敵與否,皆在一念之間。滿清的雷霆一擊,或許已在暗中醞釀,而他能做的,唯有押注成功,方可保住一世富貴,那些忠君愛國的想法,他早就從南方的東林文官嘴裡聽煩了,也看透了。
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當一人手中的實力足夠強大之時,難免會升起異心。皇太極稱帝後,滿清多次派人聯絡李德尚,暗中給予方便,李德尚的羽翼漸漸豐滿。見大明形勢危機,李德尚不覺心生反意,欲效法石敬瑭,借兵滿清,最起碼也能稱一方諸侯。
他深知靜海雖地處偏遠,但卻是明、清交界的第一後勤處,若能以此為據點,與滿清裡應外合,必能在大明內憂外患之際,攫取更大的利益,自己可不想為了忠義二字成了擋箭牌,去白白送死。
可李德尚的反叛計劃並非一帆風順。東城徐家為明皇母族徐家族人,也是靜海大戶,家主徐牧之忠於明廷,因此徐家深為李德尚所嫉。隻是未起兵時,李德尚不能對徐家有任何動作,否則定會引起朝廷注意而招來麻煩。
儘管如此,李德尚對徐家重要成員,特彆是徐家父子的一舉一動都嚴密監視,生怕他們成為自己計劃中的絆腳石。
李德尚與滿清使者寧甫密謀,約定一個月後,滿清出兵三萬,繞過山海關,從燕山南下,兵分兩路。一路一萬精銳直攻京師,吸引大明兵力;另一路二萬主力精銳則與李德尚前後夾擊山海關。
同時他們還計劃煽動大明各地農民軍再次大規模叛亂,威脅中原腹地。李自成和張獻忠本是大明的死敵,一直時叛時降,虎視眈眈,料定他們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如此大明必將顧此失彼,自顧不暇。
就在李德尚緊鑼密鼓地籌備反叛之時,譚威成了一個隱患。譚威曾在商隊中擊敗王猛,又在遭遇馬賊時力挽狂瀾,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武與冷靜。李七在北地偶遇譚威,雖不知其底細,但見此人極為勇悍,遇事冷靜實為大將之才,故此有心拉攏。
可譚威卻拒絕到李德尚軍中效力,反而接連與徐家來往,這一舉動引起了李德尚的忌憚。清國密使與李德尚商議完合作計劃後,李七隨後擔憂的將譚威在馬廄遇到寧甫隨從,和他與徐家來往的事情告知了李德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德尚聽後臉色陰沉,冷冷說道:“此子甚為機智深沉,非靜海本地人,來路不明,不為我所用,也絕不能壞我大事。譚威雖救過你,但乾大事不拘小節,要設法除之。”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如譚威和徐家有來往,擊殺要小心從事,不能在你的府第動手,此時絕不能引起徐家猜疑,但要派人監視譚威。”
李七聞言心中略一思索,便出計道:“譚威曾在商隊擊敗王猛,極為剽悍不好對付。而王猛此人心胸狹小,比武敗北後,定是心有不服。可否用借刀之計,讓王猛擊殺譚威?”李德尚沉吟片刻點頭道:“可。不過王猛能否擊殺譚威,我覺得夠嗆。”
李七自信地說道:“譚威雖強橫,畢竟未習武藝,王猛上次過於托大,兩人真正交手,鹿死誰手還未可知。我暗中送些錢物,以示好王猛,同時要告訴他,譚威在府中到處吹噓,說王猛被他一招擊敗,王猛徒有虛名,以激起他的怒氣。然後派人把譚威的行蹤在無意中告訴王猛。”
李德尚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陰狠,點頭道:“好,就依此計行事。務必小心,不可打草驚蛇。”李七領命而去,心中已有了全盤計劃。他深知譚威雖非靜海本地人,但其與徐家的來往已對李德尚的反叛計劃構成了潛在威脅。若能借王猛之手除掉譚威,既能消除隱患,又能避免引起徐家的猜疑,可謂一箭雙雕。
喜歡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請大家收藏:()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