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都司都指揮僉事於成勇,臨危受命暫代晉州諸軍主將。此前他所部主力在寺頭驛與八旗漢軍激烈交鋒,卻不幸戰敗,隻得狼狽回防晉州。
這場敗仗讓於成勇心有餘悸,麵對八旗漢軍的洶洶來勢,他滿心畏懼。又想起王德勝部此前的遭遇,若不是圭聖軍及時出手相助,恐怕早已被八旗漢軍全殲,鑒於此於成勇再也不敢出城對戰。
為了守住晉州,於成勇絞儘腦汁,下了決心死守城池。他親自指揮,在城外構建三道堅固防線,組織軍民日夜挖掘護城壕,那一道道壕溝如同大地的傷疤,成為阻擋敵軍的屏障。
他又命人對城牆進行加固,每一塊磚石都被仔細檢查,缺漏之處迅速修補,防守器物也被一一配置到位,強弓硬弩整齊排列,滾木礌石堆積如山,火藥火油還有金汁俱全。城牆上一門門城防土炮也已安置妥當,黑洞洞的炮口對準城外,於成勇直接將晉州城打造成了一個鐵烏龜。
譚威深知圭聖軍擅長野戰,若局促於城內,優勢難以發揮,於是他主動找到於成勇,誠懇地提出:“於將軍,我圭聖軍向來長於野戰,若駐守城內,怕是施展不開。依我之見,不如讓我軍駐守城外,隨時準備應對敵軍,與城內形成掎角之勢。”
於成勇聽後,心中卻另有一番盤算。他暗自思忖,自己剛剛戰敗,譚威在解救自己部下時卻打了勝仗,自己的顏麵何存?城內糧食儲備有限,多一支軍隊駐守,消耗必然增大,還不如讓譚威出城,也好讓他吃點苦頭。
想到這些,於成勇微微皺眉,猶豫片刻後虛偽的說道:“譚將軍,您的提議雖好,但城外局勢複雜,我擔心圭聖軍難以周全。依我看,塔魯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不如圭聖軍駐守那裡,既能監視敵軍,又可保萬全。”
譚威聽出了於成勇話中的深意,這是拿自己做擋箭牌,但他也不好強行反駁,畢竟於成勇才是此地主官,隻得無奈應允。圭聖軍到達塔魯關後,迅速展開行動。譚威立即派出偵騎,密切監視敵軍動向。
偵騎們如同幽靈,在山野間穿梭,將敵軍的一舉一動及時傳回。與此同時將士們齊心協力,修築工事。他們挖土搬石,搭建起堅固的營寨,鹿角、拒馬等防禦設施也一一布置妥當。
八旗漢軍前鋒抵達晉州後,對譚威構建的防線不屑一顧,直接繞過奔向州城。他們派出小股部隊,向晉州城試探進攻,但都被城上如雨的箭矢和滾木礌石擊退。幾番試探無果後,八旗漢軍前鋒改變策略,對晉州城圍而不攻,試圖以圍困之法,等待大部隊到來。
麵對敵軍的圍困,譚威冷靜分析局勢,製定了“敵進我退,敵住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作戰方針。圭聖軍依照這一方針,頻繁襲擾八旗漢軍。他們趁夜出擊,如鬼魅般襲擊敵軍的糧草輜重,吃掉了幾支小部隊。每次行動,圭聖軍都速戰速決,打得八旗漢軍防不勝防,叫苦不迭。
不久之後,孔有德率領八旗漢軍主力浩浩蕩蕩地到達,同樣沒看上千把人的圭聖軍,直奔州城,他望著晉州城那堅固的城防和嚴密的防守,心中暗自思忖,強攻恐怕難以取勝,徒增傷亡。
於是他留下六千人繼續圍困晉州,自己則親率大軍繞城南下,目標直指南宮縣。他企圖攻下南宮,在此設伏,等待盧象升的到來,然後與滿清八旗合圍,話說回來,這孔有德確實聰明。
孔有德,原本是東江鎮總兵毛文龍的義子,在毛文龍麾下時,他深受其賞識與栽培,在軍中逐漸嶄露頭角。毛文龍死後,孔有德轉投山東,統領登萊軍,崇禎皇帝對登萊軍寄予厚望,特意撥發內帑,為其打造火器重炮,期望能借此強軍,抵禦外敵。
孔有德倒也並非庸碌之輩,練兵頗有一套方法,在他的訓練下,登萊軍也有了幾分精銳之師的模樣。然而命運的轉折總是突如其來,登萊軍奉旨北援,這本是報效朝廷、建功立業的機會,可主官上級的指揮卻混亂不堪。一會兒下令登萊軍乘船前行,一會兒又改令走陸路,如此反複折騰,致使孔有德部損失了大量輜重。
士兵們在這混亂的調度下,疲憊不堪,士氣低落,等到了吳橋之時,全軍已然斷糧多日,遠遠望去,士兵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活脫脫一群乞丐模樣。軍中士卒們連日來忍受著饑餓,還要艱難跋涉,實在難以支撐。無奈之下,有人在當地鄉紳處偷了幾隻雞來果腹。
這本是為了生存的無奈之舉,可那鄉紳卻不依不饒,非要嚴懲這些士兵。孔有德得知此事後,為了安撫鄉紳,將偷雞的士兵摜耳遊街,以示懲戒。他本以為這樣便能平息事端,可那鄉紳卻得寸進尺,依舊不依,非要孔有德將偷雞士兵償命不可。
士兵們心中的怒火本就被饑餓與疲憊點燃,此時更是被鄉紳的無理要求徹底激怒,終於,士卒們嘩變了,直接踏平了當地。孔有德見此情形,心中也是無奈又憤懣。在這絕境之下,他順勢率領嘩變的士兵回攻登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朝廷得知此事後,大為震驚,立刻發兵圍剿。孔有德在與朝廷軍隊的對抗中,雖奮力抵抗,但終究難以抵擋朝廷大軍的攻勢。最後在登州,孔有德帶著麾下萬人,攜帶大量火器,乘船毅然奔向遼東,投降了滿清。
此次作為火器部隊的將領,孔有德跟著清軍南下。清軍向來擅長野戰,在開闊的戰場上,鐵騎縱橫,無人能敵。然而在攻城方麵,清軍卻一直存在短板。而孔有德所率領的部隊,恰好彌補了這個缺陷。
他帶來的火器重炮,在攻城時威力巨大,能夠對堅固的城池造成沉重打擊。孔有德身為降清的明軍將領,在滿清陣營中被視為“二鬼子”。為了向新主子表忠心,他在南下過程中往往表現得更為殘暴。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們深受其害。
不僅如此,他還成為了清軍的一枚絕佳誘餌,清軍深知孔有德曾為明軍將領,明軍對其恨入骨髓,便利用他的這一特點,讓他率領部隊先行,引誘明軍出戰。一旦明軍上鉤,清軍便從暗處殺出,將明軍一舉殲滅。
盧象升站在營帳中,眉頭緊鎖,他心裡清楚,滿清向來狡詐多端,詭計百出。此次八旗漢軍南下,意圖險惡,絕不能分散主力。
於是他將各地那些尚有一戰之力的獨立軍隊,如同撒下一張嚴密的大網般,進行精心部署。他期望以此能夠有效地阻擊八旗漢軍的攻勢,為大明爭取更多的時間,拖延敵軍的腳步。
圭聖軍的土字營偵騎在偵察過程中,敏銳地發現了敵軍主力已然南下的重要情報。譚威得知後,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率領圭聖軍迅速奔赴晉州城下。然而八旗漢軍卻在此故布疑陣,他們以五千兵力大張旗鼓地與圭聖軍對峙,卻僅留下一千人佯裝圍城。
晉州城被圍之後,與外界徹底失聯,消息斷絕。於成勇被困城中,對城外的局勢虛實全然不知,心中慌亂不已。他完全不顧譚威和圭聖軍的死活,隻是一味地命令守軍緊緊守住城池,不敢有絲毫出城迎敵的舉動。
圭聖軍與八旗漢軍在城外僵持不下,雙方虎視眈眈。由於一時之間都難以尋找到合適的戰機,且彼此心中都有所顧慮,不敢貿然進攻。雙方先是以弓箭對射,一時間箭雨紛飛,呼嘯著劃過天空,落在對方的陣營中。
但這種對射並未持續太久,八旗漢軍開始用火繩槍試射,奈何譚威對射程把握極好,圭聖軍全軍提前撤出射程。八旗漢軍不僅沒有發揮火繩槍的優勢,反而被譚威的複合弓部隊殺傷許多,一陣對射之後,譚威又讓雷字營一人舉雙旗,水字營用樹條掃出煙塵,造成千軍萬馬的感覺,五千八旗漢軍不明敵情不敢上前,對峙片刻,便各自收兵回營。
喜歡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請大家收藏:()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