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威與徐誌浩在院子中交手,一出手便感受到徐誌浩身手不凡,每一次進攻,譚威都帶著十足的勁道,可徐誌浩總能憑借著超乎常人的靈活,巧妙地避開。
譚威心中暗自讚歎,幾次嘗試施展擒拿手法,想要擒住徐誌浩,可徐誌浩身形鬼魅,如泥鰍般滑溜,總是在千鈞一發之際躲開譚威的抓捕,兩人你來我往,交手數回合,依舊難分高下。
譚威心中一動,決定賣個破綻,他故意露出空當,徐誌浩見狀,以為機會來了,立刻發動攻擊。就在徐誌浩靠近的瞬間,譚威迅速出手,一把抓住徐誌浩的手腕,緊接著用力一甩,施展蒙古摔跤中的德合勒手法,將徐誌浩摔倒在地。
徐誌浩躺在地上,眼中滿是驚訝,不禁脫口而出:
“將軍這手法,可是漠北的博克?”
譚威伸手將徐誌浩扶起,笑著點頭,徐誌浩拍了拍身上的塵土說道:
“將軍好手段!實不相瞞,我所用的招式,融合了南洋泰拳的技巧,沒想到還是敗在將軍手下。”
徐誌浩又得知譚威的身手後,對譚威的敬佩之情更甚,眼中滿是崇敬之色。
譚威對這位文武雙全的徐誌浩心生好感,他覺得徐誌浩是招賢以來遇到的首個讓自己滿意之人,比試結束後,譚威熱情地說道:
“徐先生,我帶你去看看未來的華龍講武堂。”
徐誌浩欣然應允,兩人一路來到了講武堂的選址處,譚威邊走邊詳細地講述著辦學方針與規模:
“這華龍講武堂,我打算培養出能征善戰、有勇有謀的軍事人才。初級班麵向年輕的農家子弟和開州軍軍士,讓他們從基礎學起,提高軍隊整體素質;高級班則選拔有潛力的低級軍官,提升他們的素養,為軍中輸送優秀的將領。這裡將來會有寬敞的教室、練兵場,還有藏書豐富的書館。”
徐誌浩看著這片尚顯荒蕪的土地,雖覺得此處如今看起來更像一個大軍營,但聽著譚威的描述,也能感受到這所講武堂未來的不凡,二人暢聊許久。
麵對書院師資不足的難題,譚威絞儘腦汁,煞費苦心設計課程,如今大明軍中許多人不學無術,依仗祖上功勳僭取高位,這樣的狀況必須改變,於是無論是高級班還是初級班,都開設了掃盲課。
在集訓隊顯眼的地方,還樹起了“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標語,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底層軍士的思想。
對於初級班除了認字,譚威還從圭聖軍裡挑選出各方麵的能手擔任老師,這些老兵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能手把手地教授學員們實用的技能,從兵器的使用到戰術的配合,無一不包。
而高級班則側重理論知識的學習,由譚威、徐誌浩外加軍中有文才者授課,譚威親自主講融合了現代戰爭理念的理論課、後世客觀總結的曆史課、包含世界地理的地理課還有科學基礎、革命啟蒙和民族覺醒。
譚威本就是軍校高材生,對於軍事課,從排兵布陣到後勤保障,從戰略謀劃到戰術執行,將古今軍事智慧融會貫通,不僅開闊學員們的思維,還注重培育他們的信仰,提升民族理念,期望能培養出具有先進軍事理念的將領。
而徐誌浩則憑借著自己深厚的學識,講授《孫子兵法》,剖析其中的謀略智慧;講解地理知識,讓學員們明白地理環境對軍事行動的重要影響,對大明製式的集中兵書也詳儘講述,他還加了邊塞詩賞析,讓學員們感受古代軍人的豪情壯誌與家國情懷。
華龍講武堂的初級班和高級班終於在集訓隊正式開班了,譚威擔任院長,徐誌浩則出任副院長,二人身姿挺拔,儒雅中帶著幾分英氣。學員大多從開州當地精心選拔而出,這些士兵尚未形成自己的世界觀,當他們踏入了講武堂的大門,大明這個時代的思想種子便開始撒播。
若乾年後,在征服西歐的戰場上,但凡將領出自龍華講武堂的,敵人多半會直接投降,更有甚者,一些小邦國的領主,會私下用重金求子,唯一要求是男方是華龍講武堂出身。
當講武堂麵向社會招生時,也遭遇了一些困境,平民子弟尤其是儒生們,對這所新興的書院心存疑慮。在他們的認知裡,傳統的學府才是正途,而這所講武堂既教授軍事知識,又有一些新奇的理念,讓他們難以接受。
隻有少數貧家子弟,因講武堂管飯這一實在的好處,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了名,徐誌浩親自對這些報名者進行篩選,仔細觀察著每一個人的潛力,最終從中挑出了幾十個適合矯正三觀的小夥,將他們納入了初級班的隊伍。
就在講武堂逐漸步入正軌之時,劉聞言悄然來到了開州,近一個月來,崇禎皇帝不斷收到彈劾譚威的諫言,說他私放軍糧,行事跋扈,種種罪狀,言之鑿鑿。崇禎本不予置否,可架不住朝中“忠臣”的輪番轟炸,三番兩次後,多疑的毛病又犯了,便派劉聞言前來核實情況,並考察譚威在開州的政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聞言也有意考校,到了開州後,他並未立刻表明身份,而是身著便裝,帶著幾名部下,在開州的大街小巷、鄉村田野走訪了整整三天。幾日下來,劉聞言心中對開州的情況已然有了清晰的認識。
三天後劉聞言覺得時機成熟,這才身著官服,前往譚威的府邸,譚威聽聞欽差來訪,不敢有絲毫懈怠,劉聞言見到譚威後,目光玩味的審視著譚威,開門見山地表明了來意:
“譚將軍,陛下近日收到諸多關於你的諫言,派我前來核實。你且如實彙報開州諸事,不可有半點隱瞞。”
譚威心中一凜,恭恭敬敬地回答:
“大人放心,下官定當如實稟報。”
隨後譚威詳細地彙報了開州的各項事務,從難民安置到軍事訓練,從農業生產到商業發展,事無巨細,一一闡述。
待譚威彙報結束,劉聞言的神情逐漸緩和,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說道:
“譚將軍,我在開州走訪了幾天,聽聞百姓對你的口碑不錯。難民安置一事,也做得可圈可點。隻是如今難民數量眾多,我擔心未來開州難以承受過多湧入的難民,這該如何是好?”
譚威心中明白,自己已經通過了劉聞言的初步考察,他還是規矩地回應道:
“劉大人,陛下英明神武,如今朝廷上下一心,難民數量日後定會逐漸減少。再者,明年我們計劃實施的淤田之法若能成功,開州可得大量良田,不會因為人多地少而犯難”
劉聞言聽了,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黯然,他對譚威的回答感到滿意,但明顯感到譚威的生疏感,看來自己這個伯樂並非得到譚威的認可,之後譚威陪著劉聞言在城中轉了轉。
喜歡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請大家收藏:()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