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驕陽炙烤著沙城大地,譚威勒住韁繩,望著西河岸邊成片忙碌的身影。
鋤頭起落間揚起陣陣塵土,遠處新修的水渠蜿蜒如銀帶,這正是辛詠卷主持的淤田工程。
可本該熱火朝天的工地,卻彌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氛,百姓們彎腰勞作的身影,透著說不出的沉重。
“老伯,借問一句。”
譚威翻身下馬,走向田埂邊歇息的老農。對方原本正就著瓦罐喝水,見一群佩刀的軍士走來,慌忙起身要躲。
“莫怕,我就是想問問這淤田的事。”
譚威摘下頭盔,露出棱角分明的臉龐。
“我是譚威。”
這話出口,田裡的眾人反而不再緊張。
“譚都督?!”
老農手中的瓦罐當啷落地,渾濁的眼睛瞬間瞪大。他撲通一聲跪下,粗糙的手掌在泥土裡蹭出兩道印子:
“恩人呐!要不是您當年收留我們,我們這些從山陝逃來的難民,早就餓死在半道上了!”
譚威連忙扶起老人,心中卻泛起疑惑。他記得這些難民前年被安置在顧縣,分得荒地開墾,為何如今卻在西河岸邊勞作?
更讓他不安的是,百姓們雖然言語間滿是感激,臉上卻難掩愁容。
“你們不是在顧縣有地嗎?”
他皺眉問道。
“怎麼都到這兒來了?”
老農的嘴唇顫抖著,四下張望一番,壓低聲音說:
“都督有所不知啊。顧縣那地兒。。。”
他的聲音突然哽咽。
“我們這些外來的,哪爭得過本地豪強?剛分到手的地,沒兩年就被他們用各種法子換走了。好地、淤田,都落進了大戶手裡,我們能保住這些薄田,有口吃的,就謝天謝地了。。。”
譚威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他想起顧縣前縣令楊明航,那個總把“為官當以民為本”掛在嘴邊的清官,任內確實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
“楊明航呢?他不管嗎?”
話一出口,周圍幾個正在勞作的百姓都圍了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訴起苦來。
“楊大人在的時候,那些豪強還收斂些。”
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婦人抹著眼淚。
“可他一調走,那些人就像惡狼似的撲上來了。說什麼我們的地風水不好,要用自家的地跟我們換。可換來的地,不是石頭多就是澆不上水。。。”
“他們還勾結裡正,說我們交不上賦稅!”
一個年輕漢子攥緊拳頭,眼中滿是憤懣。
“明明是他們把好地占了,卻讓我們這些難民背黑鍋!”
譚威想起自己當初製定安置難民的政策時,滿心以為分了土地,百姓就能安居樂業。卻沒想到,在權力與利益的侵蝕下,美好的願景竟成了泡影。
沒有有效的監管,沒有對豪強的約束,即便分給百姓土地,也不過是一紙空文。河岸的風卷起沙塵,撲在他的臉上。遠處辛詠卷設計的水渠仍在汩汩流淌,可流經的良田卻大多姓了彆家。
譚威望著眼前這群麵帶菜色的百姓,他們明明握著鋤頭,卻更像是被土地困住的囚徒。
他曾以為,平定戰亂、分給土地,就是給了百姓活路,此刻才明白,真正的民生之道,遠比想象中艱難。
“諸位放心。”
譚威的聲音有些決然。
“此事我定會徹查。不論是誰,膽敢欺壓百姓,我譚威絕不輕饒!”
他翻身上馬,掃過這片土地,心中已然有了決斷。其實明末就是這樣,立功的被陷害,勞作辛苦的被巧取豪奪,不過這已經不錯了。
出了譚威的轄區,其他地方可不用費勁的肥地貧地置換,直接把農戶抓起來打死就行,在譚威轄區,起碼還講個章程。
譚威在交代了副手後,又帶著人馬往東而去,打算繞開州再北上赴京,幾日後,譚威的馬隊行至開州舊界,飛揚的塵土中隱約傳來陣陣爭執聲。
他抬手示意隊伍停下,隻見前方田壟間,數十個衣衫襤褸的難民正被家丁模樣的人驅趕,幾麵繡著趙字的稅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去問問怎麼回事。”
譚威沉聲道,親衛撥馬向前,片刻後帶回一個滿臉血痕的老漢。
“都督,是您呀都督,救命啊!”
老漢當年見過譚威施粥,當即撲通跪倒在譚威馬前訴苦:
“我們的地。。。當年您分給我們的荒地,全被趙家人搶去了!”
譚威瞳孔驟縮,勒馬走近:
“說清楚,誰搶的?”
。。。
“是新任滑縣令趙富貴!”
老漢抹著眼淚,聲音哽咽。
“他說這些地有舊主,派人強占了去。辛大人帶人開墾的淤田,也被他賣給了豪強!我們沒了地,隻能給他們當佃戶,交七成的租子啊!”
周圍難民紛紛圍攏過來,七嘴八舌地控訴。譚威臉色鐵青,目光掃過遠處正在丈量土地的師爺們。
這些本該用來安置難民的土地,如今竟成了權貴們的斂財工具。
“杜風正!”
他猛地轉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你即刻帶人徹查此事,若屬實,備好彈劾奏章!”
杜風正抱拳應下,目光中也是怒意。譚威從懷中掏出錠銀子塞到老漢手中:
“先拿去度日,此事我定會給你們一個交代。”
老漢捧著銀子,突然放聲大哭,周圍百姓也跟著跪地叩謝。消息一傳十,十傳百,當隊伍離開時,自發跟隨的難民竟達千人之多,浩浩蕩蕩地向著開州行進。
一路上譚威看到自己建設的開州剛有了些繁榮,就被後續的這些朝廷派來摘桃子的腐爛官員一個勁糟蹋,譚威氣不打一處來。
雖說對明末這些操蛋的事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可是真的親身經曆後還是憋屈,譚威一路上儘量維持。
甚至派人去開州交涉,畢竟部分軍田還是有糾紛的,最起碼敲打一下這幫螞蝗,讓他們收斂點,隨後還是北上赴京,不敢耽誤。
與此同時,京師譚府內一片繁忙景象。鳳仙手持撣子,指揮著家丁擦拭廊柱上的積灰,鬢邊的銀飾隨著動作輕輕晃動。
“西廂的被褥都換了新的,廚房燉著都督最愛吃的羊肉煲。。。”
她一邊念叨,一邊偷偷瞥向正在搬運花盆的張狂。兩人雖已定下婚約,可在出閣前,她隻能紅著臉裝作不在意,餘光卻始終追隨著心上人的身影。
小左穿著嶄新的便服,局促地坐在石凳上。他摩挲著腰間的佩刀,那是師父親自送他的禮物,想起即將見到都督,少年的眼中滿是期待與緊張。
英娘天未亮便醒了,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直到聽到隔壁傳來慈燁的啼哭聲,她才匆忙起身。
“快,幫我梳妝。”
她催促著使女,聲音裡藏不住的激動。銅鏡中,胭脂暈染在臉頰,鳳冠上的珍珠折射著晨光,一身盛裝的她恍若初見時的模樣。
當英娘走到院中,慈燁已在乳母懷中熟睡。她輕輕撥開兒子額前的碎發,在那粉嫩的臉頰上印下一吻:
“慈燁,今天父親要回家了。”
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母子身上,映得英娘眼底泛起淚光。自分彆後,無數個日夜的思念,此刻都化作了滿心的期待。
她望向府門方向,仿佛已經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正穿過大街小巷,向著她們走來。
正午的日頭毒辣辣地懸在天際,譚府後廚蒸騰的熱氣中,清水燉羊肉的濃香裹著花椒與桂皮的辛香,順著雕花窗欞飄滿整個院落。
鳳仙踮著腳將最後一碟涼拌苜蓿端上長桌,望著空無一人的席位咂舌:
“都過午時三刻了,都督的馬隊該不會迷了路?”
英娘捏著帕子的指尖微顫,倚在月洞門邊的身影被日頭拉出細長的影子。她第三次轉身詢問管家:
“從城門到府裡,往常要走多久?”
話音未落,眼眶已泛起水光,自接到譚威歸期的書信,她便日日數著時辰,此刻滿心的期待卻被漫長的等待熬成了焦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