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沙城的百姓依舊過著往日的生活,隻是心裡對未來多了幾分期待和不確定。
匠人們收拾工具,踏上前往藍池的路途;小工們則按部就班地乾活,盼著漲薪的日子早日到來;商人們則穿梭於大街小巷,用他們的精明計算著每一筆可能的收益。
各種投機者信息渠道向來廣泛,對時機變化也更為敏銳。
徐悠和張定理回到沙城著手搬遷鐵匠鋪時,消息很快就在投機者圈子裡傳開。
西南來的絲綢商、西域的香料商、江南的鹽商,還有本地的回商等,紛紛上門詢問究竟,想要弄清楚沙城突然遷移鐵匠鋪背後的緣由。
拜訪的人太多,讓徐悠和張定理不勝其煩,連處理日常公務的時間都被擠占了。
但譚威一直強調“親商、重商、護商”的理念,二人即便心裡厭煩,也隻能耐著性子友好接待,不敢有絲毫怠慢。
張定理無奈地對徐悠說: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你一言我一語的,根本解釋不清,不如召集各地商會幫派頭目到衙門集中解釋。”
徐悠點頭同意,覺得這是眼下最高效的辦法。
十一月初七這天,除了蒙商未到,各地商會的代表都準時齊聚沙城衙門。
大堂裡擠滿了各種圈子的人,除了商人,各地豪強,冒險家,政治投機者還有些各族派駐人員都在,人們交頭接耳,眼神裡滿是期待和疑慮,都想從官府口中得到確切的答案。
張定理作為沙城主官,率先站出來解釋增兵和遷移鐵匠鋪的原因。
可他自己本就不理解譚威的深層用意,隻是照著公文內容照本宣科,說什麼“為加強西北防務,需集中資源支援前線”。
他的解釋乾巴巴的,缺乏說服力和感染力,根本無法打消商人們的疑慮。
底下的商人們有的不住搖頭,有的麵露不解,還有人忍不住小聲議論:
“就為這個就要遷走鐵匠鋪?怕是沒這麼簡單吧。”
徐悠站在一旁,冷眼看著堂下的眾商。
他知曉西北都督互調的內情,但不清楚具體情況,隻是隱約猜到都督可能又被摘桃子了,所以在提前布置,他沒有插話。
他回想起離開藍池城時譚威說的話:
“商人逐利,但若沒有安全的環境、寬鬆的政策和良好的地理位置,再高的利潤也守不住。營州和藍池城未來具備這些條件後,商人自會主動靠攏。當下不必急著說服所有人,應放長線,以誠信贏得認同,把戰場形勢講清楚就行。”
此時看著眼前的場景,徐悠對譚威的話有了更深的體會。
張定理越是想解釋清楚,反而越說不明白,因為他沒看透這背後的布局。
商人們常年在各地奔波,見多識廣,豈是幾句官話就能糊弄的?
堂下的議論聲越來越大,有個西域商人忍不住站起身問道:
“張大人,鐵業是沙城的根基,遷走了怕是會影響商貿吧?咱們在沙城做生意,圖的就是這裡的產業鏈完善,要是連鐵匠鋪都沒了,日後采購成本豈不是要上漲?”
張定理被問得一愣,支支吾吾地說:
“這。。。這是都督的安排,也是為了長遠考慮,暫時的不便總會過去的。”
這樣的回答顯然無法讓人滿意,商人們的疑慮更重了。
徐悠見狀,最終忍不住了,上前一步開口道:
“各位商家稍安勿躁。眼下韃子在西北蠢蠢欲動,定西一帶局勢緊張,聯軍急需武器裝備支援。遷走鐵匠鋪,是為了集中力量打造軍械,守住咱們的家園。若是邊境不穩,彆說做生意,怕是連安穩日子都過不上。”
他沒有過多解釋遷移的細節,隻把戰場形勢擺了出來。
商人們聽到“韃子威脅”,臉色都嚴肅起來。
他們都知道戰亂對生意的打擊有多大,一時間堂內安靜了不少,雖然仍有疑慮,但對官府的安排多了幾分理解。
徐悠看著這一幕,愈發覺得譚威高明。
不刻意掩飾,不強行辯解,隻用最實在的形勢分析爭取認同,既守住了誠信,又為長遠布局留足了空間。
商人們雖然看重眼前利益,但更明白安全的重要性,隻要讓他們看到未來的穩定和機遇,自然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張定理剛才解釋了很久,嘴裡反複說著“長遠考慮”“都督安排”,可堂下的商人依舊沉默不語,眼神裡滿是揮之不去的不解。
齊葆馳在一旁看著,知道張定理這關是過不去了,見徐悠剛才一句話鎮住所有人,便上前對徐悠拱手道:
“徐將軍,還是您來給大夥具體說說吧。”
商人們的目光瞬間聚焦到徐悠身上,都盼著這位看起來更有底氣的將軍能給出個具體說法。
徐悠出身世家,又經過三年鐵血戰場的磨礪,身上既有世家子弟的風流氣質,又帶著成功男人的沉穩魅力,往堂中一站,便讓商人們眼前一亮,覺得這人說話定然靠譜。
他沒有急著開口,先讓親衛掛出一幅精致的西北地圖,然後笑著對眾人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各位商家不妨圍攏些,咱們看著地圖來具體說說什麼是韃子威脅。”
眾人們紛紛起身圍了過來,目光落在地圖上時都暗自驚歎。
這地圖繪製得極為精良,山川河流、城鎮關隘標注得清清楚楚,連商隊常走的小路都有標記。
不少商人心裡已經開始盤算,這樣的地圖要是能買一份,以後商隊行走西北可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怕走錯路耽誤行程。
徐悠指著地圖侃侃而談,聲音鏗鏘有力:
“大夥看這裡,青塘、呷瑪的亞利人已經臣服,河西走廊由階州步軍駐守,固原在聯軍控製之下,藍池城更是被圭聖軍牢牢占領。從青塘、呷瑪到藍池的大片地盤,如今都在圭聖軍的掌控之中,局勢安穩得很。”
他手指在地圖上一路劃過,每一個地名都對應著清晰的局勢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