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兵鋒河西七_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35章 兵鋒河西七(2 / 2)

還有由各地零散勢力整合而成的獨立軍,再加上新歸附的邱功良部的辟州步軍,一支規模龐大、實力雄厚的軍事力量,在西北正式成型。

餘琢宣讀的聖旨中,除了調整將領任職,還對譚威的兵力部署與職責範圍做出明確要求。

朝廷令譚威在營州保持約兩萬精銳兵力,具體負責三大防務,西北方向需抵禦可薩等漠西諸部的襲擾,守護邊境安穩。

東北方向要牽製已內附明朝的蒙人勢力,重點防守庭州、鹽州兩地,防止蒙人部落異動。

北部則需頂住滿清與漠南蒙古的聯合壓力,構建堅固防線。

朝廷此舉的核心目的,是讓譚威穩定整個西北局勢,為朝廷推行“攘外先安內”的政策提供支撐,以便朝廷能集中精力應對中原的農民起義。

譚威聽完聖旨,心裡立刻有了盤算,朝廷既然明確了兵力規模與防務範圍,便為自己擴軍提供了正當理由。

他當即決定抓住這個機會大膽擴軍,將麾下軍隊整合為新圭聖軍,總兵力設定為兩萬。

這支新部隊的構成兼顧了原有戰力與新收編力量,既保留了戰鬥力最強的原圭聖軍核心,又納入了收複沙城後收編的沙城軍、整合各地零散勢力形成的獨立軍,還補充了營州本地招募訓練的營州軍,確保部隊既有根基,又有新鮮血液。

按照聖旨安排,崇禎十五年二月,譚威正式率領新圭聖軍進入營州,就任北庭都督一職,開啟了對營州的全麵治理。

為穩固自己在營州的勢力,避免因人事變動出現權力真空,譚威特意下令機密處拿出重金,暗中公關朝廷吏部侍郎方向明,他知方向明在官員任免上有不小的話語權,通過這位侍郎,能將自己的開州老班底,如陳淩等心腹將領與官員,陸續調至營州任職。

這些老部下跟隨譚威多年,忠心耿耿且熟悉他的行事風格,有他們在,譚威才能更順暢地推行各項政策。

不過在辦理此事時,譚威心裡也是不滿,此前各地都督擁有一定的官員任命權,幕府也能直接參與人事安排。

可如今崇禎皇帝收回了各都督的任命權,還虛化了幕府的功能,無論是軍職晉升還是文職調任,都必須經過中央朝廷批準。

這意味著自己連調動老部下都要花錢疏通關係,實在是受製於人。

但他也清楚,這種“花錢擺平官職”的做法雖無奈,卻能有效避免麾下勢力因人事割裂而出現分裂,從長遠來看,有利於隊伍的穩定,隻能暫時忍耐。

在專注於營州與藍池城的建設時,譚威還遇到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月畫、祝兒、雲琴三位家眷從沙城離開後,並未按照他的預期前往營州團聚,反而選擇在原開州的譚府住了下來。

她們之所以做出這個選擇,是因為顧慮仍在京師的主母英娘,擔心自己先去營州會引起英娘的誤會,也怕破壞家中的和睦氛圍,便暫時留在開州等候消息。

而譚威因忙於軍政事務,無暇過多關注家眷動向,直到許久後才從下屬口中知曉此事,雖有些意外,卻也理解她們的顧慮,並未過多責怪。

新圭聖軍的編製調整,是譚威重點推進的另一項工作。

此前圭聖軍采用的“三三製”雖戰力強悍,卻因與大明傳統軍製差異過大,一直讓朝廷有所忌憚。

為打消崇禎皇帝的疑慮,同時保留部隊的靈活性,譚威決定吸取教訓,按明朝新軍的框架重組編製,表麵上遵循朝廷認可的軍製體係,讓崇禎安心,實際上在內部運作中,巧妙套用後世的軍事管理模式,確保指揮高效。

最終確定的編製體係為“都督、軍、營、隊、排”五級架構,每個層級都對應設置了朝廷認可的官職,如都督統領全軍,軍設總兵參將,營設千總,隊設把總,排設旗官,既符合朝廷規製,又能滿足實戰需求,實現了“明順朝廷,暗保戰力”的雙重目標。

新圭聖軍嚴格按照崇禎朝軍改製定的編製進行組建,各級單位的人數劃分清晰明確。

每排定額五十人,作為最基礎的作戰團體;每隊由兩個排組成,共百人,便於靈活執行中小型作戰任務;每營包含五個隊,總計五百人,具備獨立應對區域戰事的能力;每軍則根據作戰需求,分為2000人或3000人兩種規模,形成規模化作戰力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全軍總計下轄八個軍,譚威在劃分軍級單位時,暗藏著壓製滿清八旗的私心,他忌憚滿清八旗戰力強悍,必須組建足夠精銳的力量與之抗衡,因此特意將八個軍分為兩類。

六個普通軍,每軍各兩千人,分彆以“乾、坤、震、巽、坎、離”命名,對應傳統八卦方位,既符合明朝軍隊的命名習慣,又便於統一調度。

另外兩個為加強軍,每軍各三千人,命名為“艮、兌”軍,這兩支軍隊不僅人數更多,還優先配備精良武器與資深將領,是譚威計劃中的核心力量。

在將領任命上,新圭聖軍的核心領導層架構穩固,主帥由譚威親自擔任,全麵統籌全軍事務,副帥為趙岩,協助譚威管理軍隊日常訓練與作戰部署,兩人配合多年,默契十足。

各軍將領則兼顧了心腹老部與新銳力量:艮軍由徐悠擔任正將、張小甲任副將,徐悠作戰沉穩,張小甲擅長突擊,兩人互補性強。

兌軍正將為陳淩、副將江流洋,陳淩是譚威的開州老班底,忠誠可靠,江流洋則是近年崛起的新銳將領,敢打敢拚。

乾軍由頡永羌任正將、楊威任副將,頡永羌是老底子,且熟悉西域戰事,楊威則在多次伏擊戰中表現出色。

坤軍正將趙國強、副將陸方,兩人均擅長防禦作戰,適合守衛戰略要地。

震軍正將陸惟君、副將任老二,陸惟君足智多謀,任老二機敏過人,此外巽軍正將周赫、副將周槊,兩人為同族兄弟,配合默契。

坎軍正將杜博、副將東萊鵠,杜博精通情報分析,謀略縝密,東萊鵠則多智近妖,兩人適合搞事,離軍正將楊開甲、副將秦川,楊開甲是圭聖軍老人,經驗豐富,秦川年輕有衝勁,以不怕死出名,各軍將領各司其職,構成了新圭聖軍的堅實指揮體係。

軍政管理層麵,核心團隊保持穩定,杜風正仍擔任軍判,負責軍紀監察與軍法執行,他嚴謹公正的作風深受將士信任。

劉玄初出任督府主簿,主管文書往來與行政事務,條理清晰的工作風格為譚威省去不少麻煩。

江宏業擔任書記官,記錄軍中重要事務與決策過程,關鍵時刻可以做裁判。

秋景繼續擔任軍需官,統籌糧草、武器等物資的調配,確保軍隊後勤供應,張晗任軍需副官,協助秋景處理具體事務,兩人配合高效,從未出現過物資短缺的情況。

喜歡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請大家收藏:()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七零,對我不好的人就不帶你飛了 穿成下堂妻,絕嗣戰神子孫滿堂了 天命浮沉錄:天玄之心 大宋第一極品小少爺 戰卒 母胎單身戀綜:宅女她擺爛爆紅 鬥羅之簽到女神就變強 從鬥破開始垂釣成神 陽光下的影子與影子下的浪漫 穿越到修仙世界裡當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