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許安邦的約飯,譚威笑著點頭應允:
“好啊!我早就聽說蜀菜風味獨特,一直沒機會嘗嘗正宗的。要是哪天想吃了,我會提前派人告知你,到時候可就要叨擾許會長了。”
許安邦聽聞譚威應允赴約,臉上的笑意更濃,連忙趁熱打鐵,興奮地提及自己帶來的廚子擅長做一道名為“五湖四海”的名菜:
“都督有所不知,我那廚子最拿手的就是‘五湖四海’,需用東海的鮑魚、南海的魚翅、西海的乾貝,再配上北疆的熊掌,慢燉三天三夜才能成菜,味道堪稱一絕!到時候定讓都督嘗嘗這道硬菜!”
譚威聽完,還是提醒道:
“這道菜太過奢華了,如今西北百姓尚在溫飽邊緣掙紮,軍中將士也常吃粗糧,咱們若是動輒吃這樣的珍饈,難免會給下麵人樹立壞榜樣,傳出去也有損名聲,做大事更要拘小節,畢竟那幫文臣雅士可嘴上不饒人。不如就用常見的羊肉做菜吧,羊肉在西北隨處可見,既實惠又能補身。若是你家廚子能把普通羊肉做出新意,達到我心中‘米其林三星’的水平,我定有重賞。”
許安邦聽得一頭霧水,“米其林三星”這個詞他從未聽過,既不知道是何種標準,也不明白為何用“星”來評判菜品。
但他見譚威態度堅決,且話裡透著對低調的重視,便不敢多問,連連應下:
“都督說得是!是我考慮不周了!就按都督的意思來,用羊肉做菜,我這就回去吩咐廚子,定讓他拿出看家本領!”
回去之後,許安邦越想越好奇“米其林三星”究竟是什麼,便召集府中幕僚與常年走南闖北的商隊掌櫃詢問,可眾人皆是一臉茫然,沒人聽過這個名號。
許安邦不願違背譚威的意思,又想借此抬高宴席的規格,索性靈機一動,讓人在營州開了一家“三星酒樓”,對外宣稱店裡的廚子是“米麒麟”親傳弟子,他把“米其林”誤聽成“米麒麟”,還特意編造了一位虛構的“米麒麟”大師,稱其是中原廚藝界的泰鬥。
沒想到這“三星酒樓”後來竟成了西北一帶的名景,往來客商都要特意去嘗嘗“米麒麟親傳弟子”做的菜,這卻是後話了。
這邊許安邦忙著籌備宴席,文強已按照譚威的吩咐,將許安邦與迪拉送至府門口。
兩人翻身上馬,還不忘互相打趣。
迪拉看著許安邦略顯發福的身材,笑著調侃:
“許兄,你這肚子可是越來越圓了,定是天天被好廚子的菜喂出來的吧?再這麼吃下去,怕是連馬都快騎不動了!”
許安邦也不惱,笑著回敬:
“迪拉兄倒是身材依舊,隻是我聽說你近日又收了兩位西域美人,怕是夜夜被美人纏著,累得沒心思吃飯吧?”
說著他還故意用中原俗語打趣:
“真是‘秀色可餐’啊!不過也得注意身子,彆哪天累垮了,連生意都做不了!”
迪拉聞言哈哈大笑,用西北味的中原話回應:
“我們西域有句話叫‘美人如酒,越品越香’,我這是在享受生活!不像許兄,隻知道吃!”
兩人說說笑笑,騎著馬快活地朝著許安邦的府邸方向而去,打算私下再商議些茶葉生意的細節。
譚威並未親自送客,他住的這處院子是按照三進格局打造的,前院用作接待賓客與存放雜物,中院是文強、親衛等人的住處及議事房,內院則是他與穆萊、郭綺麗的居所,各院功能分明,互不乾擾。
為了安全起見,院子的圍牆高達兩丈,牆頭還裝有防盜的尖刺,內院西側更是特意開了一扇窄小的後門,供緊急情況下逃生使用,譚威知亂世之中安全第一,即便住在自己的府邸,也不敢有絲毫大意。
沒過多久,文強便返回了內院,譚威見他回來,便放下手中的書卷,起身說道:
“眼下沒什麼急事,咱們一起去馬三的鐵匠鋪看看吧。前幾日聽說他那邊在改進兵器的鍛造工藝,我得去瞧瞧進展如何,若是能成,對軍中戰力也是一大助力。”
譚威進駐營州後,便對區域產業布局做了清晰規劃,將營州與藍池城分工明確,營州定位為商業聚集區,集中各類商鋪、商幫與貿易據點,方便各地商人往來交易。
藍池城則側重發展手工業,成為西北手工業的核心基地,通過產業集中提升生產效率。
其中藍池城的北城區主要聚集普通鐵器鋪、木匠鋪等服務日常需求的手工業作坊,這些作坊大多是從沙城轉移而來的老商戶,早已積累了成熟的技藝與客源,孫家鐵匠鋪便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家,不僅能打造農具、廚具,還能製作簡單的兵器配件。
此外還有一些京師商人新開辦的陶器鋪、編織鋪等,規模雖小,卻豐富了手工業品類,填補了藍池城日常用品生產的空白。
而專為圭聖軍製造武器裝備的核心作坊,則全部集中在營州,由譚威的心腹掌控,孫躍、嶽朋、馬三馬洪魁)與營州本地名匠張隆四人各有明確分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孫躍擅長鍛造刀具,主要負責製造譚式鋼刀等近戰兵器,這種鋼刀采用譚威改進的工藝,刀刃鋒利且韌性十足,深受士兵喜愛。
嶽朋專精弓弩製造,主導生產複合弓弩,其製作的弓弩射程遠、力道足,能有效壓製敵方騎兵。
馬洪魁則專注於防護裝備,打造雪花甲與盾牌,雪花甲輕便卻防禦力強,盾牌則經過特殊加固,可抵禦箭矢與刀劍攻擊。
張隆則憑借精湛的木工技藝,主導馬車作坊,專門改良譚威依據現代工程學設計的戰車,力求提升戰車的穩定性與實用性。
譚威之所以重視戰車改良,源於此前見識過靖安軍用馬車禦敵的場景,馬車既能運載物資,又能在戰時作為臨時防禦工事,極大提升了軍隊的機動性與防護能力。
圭聖軍步軍在麵對騎兵時的劣勢,便希望通過特製馬車彌補這一短板,讓步軍在野戰中也能擁有可靠的移動屏障。
除了這些公開的作坊,營州還隱藏著一處神秘作坊,作坊裡的工匠全是譚威派人從西北地區收集的天生聾啞人。
這些人因生理缺陷,無法與外界正常交流,能最大程度保證作坊機密不泄露。
他們被圭聖軍嚴密監視,全員身著統一的紅衣,專職製造火器,從火藥調配到槍械組裝,每一道工序都嚴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