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威聽完,當即讓人按崔樞的想法試驗,將一張結實的大飯桌固定在戰車車廂裡,再把西蜀連弩放置在桌上。
果然連弩不用借助戰車掉頭,隻需調整在桌麵上的角度,就能輕鬆實現向前發射。
但試驗也發現了問題,飯桌不夠穩固,連弩發射時的後坐力會讓桌子晃動,影響射擊精度。
譚威立刻召來工匠張隆,讓他對這個方案進行改進。
張隆仔細觀察戰車結構與連弩特性後,提出了完善方案,用厚重的實木打造專用的“發射台”,代替普通飯桌,將其牢牢固定在車廂底部,在發射台表麵安裝旋轉鐵軸,連弩底座木板與鐵軸連接,這樣連弩不僅能穩定放置,還能360度旋轉調整方向。
經過改進後,再次試驗時,連弩發射穩定、轉向靈活,既解決了向前發射的難題,又保留了戰車的機動性。
改進後的新式戰車性能大幅提升,西蜀連弩借助發射台的旋轉鐵軸,能靈活調整射擊角度,無論是正麵衝鋒的敵軍,還是從側翼襲擾的騎兵,都能被精準鎖定。
為提高作戰效率,軍士們還配備了絞軸等工具,隻需兩人配合轉動絞軸,便能快速為連弩上弦,相較於之前手動上弦,速度提升了近一倍,確保連弩能持續輸出火力。
更貼心的是,戰車配備的戰馬也換成了矮小結實、耐響聲的西南馬,這種馬雖不及草原馬高大威猛,卻性情沉穩,即便在戰場上聽到廝殺聲與兵器碰撞聲,也不易受驚,極大地增強了戰車的穩定性。
譚威親自觀摩了新式戰車的演練,看著連弩在旋轉鐵軸的帶動下,靈活地射向各個方向,箭無虛發,心中大喜。
演練結束後,譚威當即宣布重獎崔樞與張隆:“崔樞巧思破局,張隆精益改良,二人之功不可沒!賞崔樞白銀五十兩,升為什長,賞張隆白銀百兩,授予匠作副使銜!”
崔樞與張隆連忙跪地謝恩,臉上滿是激動與感激。
隨後譚威看著新式戰車,沉吟片刻說道:“此物威力非凡,當有一霸氣之名。就叫‘坦克’吧,寓意一路坦蕩,克敵製勝!”
眾將齊聲叫好,“坦克”之名也由此流傳開來。
這就是如今出現在戰場上的奇怪弩炮車的來曆。
此時對麵的可薩涵站在高台上,用望遠鏡觀察著圭聖軍的陣型,他細想之下覺的圭聖軍正麵弩手火力密集,硬衝必定損失慘重,遂決定避實擊虛,派兩千騎兵佯攻圭聖軍左翼的艮軍,那裡地勢相對平坦,更利於騎兵衝鋒,且距離圭聖軍正麵弩手較遠,火力覆蓋較弱。
同時可薩涵還暗中備下三支各五百人的騎兵小隊,隱藏在主力陣營兩側,伺機而動,若佯攻奏效,便趁機突破艮軍防線,直插圭聖軍腹地,若佯攻失敗,便讓三支騎兵從不同方向發起襲擾,打亂圭聖軍的部署。
“傳令下去,命那顏率領兩千騎兵,進攻敵軍左翼!”可薩涵放下明末普及的西洋望遠鏡,厲聲下令。
那顏領命後,立刻翻身上馬,抽出腰間彎刀,大喝一聲:“兒郎們,隨我衝!”
兩千名可薩騎兵緊隨其後,催馬揚鞭,朝著圭聖軍左翼疾馳而去,馬蹄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氣勢洶洶。
駐守左翼的徐悠早已做好防備,見可薩騎兵來襲,立刻派人向譚威與負責“坦克”部隊的楊威傳遞信號。
楊威站在“坦克”陣前,目光緊盯著逐漸逼近的可薩騎兵,心中默數著距離。
當騎兵進入西蜀連弩的射程範圍時,西蜀連弩射程超五百步,遠超普通的特製弩,楊威看到徐悠傳來的信號,當即厲聲下令:“發射!”
早已嚴陣以待的“坦克”車組軍士們立刻行動起來,負責調整角度的軍士轉動懸轉軸,將連弩對準衝來的騎兵,負責發射的軍士握緊扳機,眼神專注,旁邊還有軍士隨時準備上弦。
隨著楊威一聲令下,軍士們紛紛扣動扳機,“咻咻咻”的聲響此起彼伏,每架連弩瞬間射出九支長達一米五的開花長箭,箭簇鋒利,箭杆粗壯,在空中劃出一道道淩厲的弧線,如暴雨般直撲敵軍。
可薩騎兵們見狀,臉色驟變,想要調轉馬頭躲避,卻為時已晚,長箭帶著呼嘯聲已至眼前,連弩戰車營的首戰就此拉開帷幕。
隨著五十輛“坦克”戰車上的西蜀連弩同時怒吼,四百五十支一米五長的開花箭如密集的箭雨般傾瀉而出,在空中交織成一道黑壓壓的箭牆,帶著尖銳的呼嘯聲直撲可薩騎兵。
可薩騎兵們雖驍勇善戰,卻從未見過如此密集且威力驚人的箭陣,一時間慌了陣腳,根本無法靈活閃避。
“噗嗤,”“轟隆,”箭簇刺入肉體的悶響與箭支炸開的聲響此起彼伏。
那些開花箭中間幫著小型點燃的火藥包,一旦射中目標,便會在炸開,鋒利的箭瓣四散飛濺,不僅能重創中箭的騎兵,還能波及周圍的人馬。
一名可薩騎兵被箭簇射中肩胛,箭支炸開的瞬間,他慘叫一聲,整個肩膀血肉模糊,從馬背上摔落,還有的戰馬被射中腿部,吃痛之下瘋狂蹦跳,將背上的騎兵甩翻在地,隨後被後麵衝來的戰馬踩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短短片刻,衝鋒在前的可薩騎兵便倒下一片,地上散落著人馬屍體與斷裂的兵器,哀嚎聲不絕於耳。
此次衝鋒的兩千可薩騎兵,瞬間損失了數百人,剩餘的騎兵看著眼前慘烈的景象,早已沒了先前的囂張氣焰,心中隻剩下恐懼,紛紛調轉馬頭,狼狽地遁走至遠處觀望,不敢再貿然衝鋒。
連弩的驚人威力不僅重創了可薩軍,更震懾了兩軍陣前的所有人,圭聖軍士兵們看著敵軍潰敗的模樣,士氣瞬間高漲,紛紛揮舞著武器歡呼呐喊,而可薩軍陣營中則一片死寂,不少士兵臉上露出驚恐之色,私下裡竊竊私語,回憶起當年花穀關之戰被圭聖軍重創的慘敗經曆,心中的畏懼愈發濃烈。
可薩涵站在高台上,看著遁回來的殘兵,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他緊握著拳頭,卻強壓著怒火,他早已料到譚威的各種陌生武器定然威力不凡,卻沒想到會如此恐怖。
但多年的戰場經驗讓他很快冷靜下來,銳利地觀察著圭聖軍的動向,很快便發現了破綻,連弩發射後,軍士們正忙著手動上弦,速度明顯放緩。
可薩涵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當即下令:“可薩弦,率第二隊騎兵衝鋒!他們的連弩上弦慢,這是咱們的機會!”
可薩弦領命後,立刻率領兩千騎兵呼嘯而出,朝著圭聖軍左翼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