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漸漸接近又一年的元日,也就意味著乾元元年即將過去。
此時,民部尚書唐儉,正在朝堂上彙報。
“新年新氣象,自陛下登基以來,本年各地無甚大的災害,各地義倉就足夠緩解,基本沒有動用國庫。
因此,今年的各項開支,主要集中在民生計劃上,還有陳兵吐蕃邊境造成的開支,以及修互市之城造成的開支。
今年的總計開支,差一點達到了驚人的五千萬貫……”
聽到唐儉這麼說,滿朝文武都非常驚訝,甚至有些騷動。
五千萬貫,這筆錢不是頂尖的世家,就算把家拆了也拿不出來。
“說今年的結餘!”李承乾淡淡道。
詳細的彙算奏疏,早就已經被李承乾看過了。
在這裡說,不過是讓百官都知曉而已。
說到結餘,唐檢又激動起來。
“得益於陛下的商稅政策,還有土地政策,今年這兩項收入大大增加。
鹽鐵等合計,也就是曾經的國庫收入類型合計,總計收益七千萬貫左右,實際反而還多了兩千萬貫的結餘。”
這話一出,文武百官都轟動了,甚至覺得不可置信。
去年的時候,去掉李承乾弄的那些亂七八糟的。
國庫的結餘也就一千兩百萬貫,同樣是因為沒發生大的災害,還是好幾年慢慢結餘下來的。
沒想到去年到今年,李承乾明明花了那麼多錢,偏偏國庫收入還狂飆了。
跟之前做對比,淨收入何止是翻了一倍?
“嗯,朕相信從明年開始,隨著土地丈量越來越清楚,國庫的收入還會增加。
關於棉花,今年的收入是多少?”李承乾問。
唐檢更加激動的彙報道:“原高昌產的棉花,今年全部進入國內販賣,非常受到大家的歡迎。
單單棉花這一項,額外結餘了差不多四百萬貫。
這是因為其中的大部分收益,都反哺回去,給了那些種棉花的高昌人。
等今年過後,得到好處的高昌人,必然會更加積極,預計明年隻是棉花,最少也有千萬貫的純收益。
另外,我大唐境內,少數地方試種棉花,也頗見成效。
雖然不多,但也有大約一百萬貫收益。
今年單純棉花收益,五百萬貫有餘。”
聽到這裡又是五百萬貫的收益,百官心情複雜極了。
明明看李承乾花錢大手大腳,偏偏收益爆表。
在很多人看來,這些收益原本都是他們的。
現在卻落在了國庫的手裡,心情實在談不上美麗。
“既然結餘甚多……
唐儉,劃出千萬貫,給海邊的各個造船廠,讓他們繼續研究大船,不懼風浪的大船。
往後,每年劃一千萬貫給他們。
但也警告他們,研究的花銷再大,朕都可以容忍。
可誰要把這筆錢放到自己兜裡去,朕就把他的九族都挖出來!
五年之內,朕要把大唐的兒郎,送到那座金山銀山上去!”
你承乾說著,朝著資源地圖上那條蟲子一指,百官頓時眼神火熱,唐儉剛要說點啥就閉嘴了。
如果能在五年內上去,花這點錢是應該的!
沒錯,在唐儉眼裡,一千萬貫也是這點錢……
管你的錢太多,他也漸漸開始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