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從這個角度去看的話,好像不是沒有道理呀!
隻因為認知問題,他們還從來沒有想過這個角度,都是人雲亦雲。
“朕也知道南方的開發難度很大,由於氣候問題,我等北方人可能不太適應。
但,話又說回來,吐蕃不也是嗎?
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氣候惡劣,就直接退縮。
未來,大唐還要走得更遠,各種各樣的氣候都會遇到。
若是這麼點困難就退縮,以後有了更加廣袤的領土,有了更多樣性的氣候,該怎麼辦呢?
有困難,我們就要想辦法迎難而上,而不是主動退出,就盯著腳下這塊地。
腳下這塊地,千百年來養育了多少人?
可也因為如此,已經開始漸漸貧瘠了,諸位愛卿都沒有注意到嗎?
為萬世大唐,為子孫後代,南方必須要開發。
不隻是糧食的問題,還因為南方是出海口所在。
爾等就等著其他小國的人登陸大唐,而不自己走出去嗎?
那麼大的領土,就這樣乾巴巴的看著嗎?”
李承乾的這番話,終於讓大家心頭有了波瀾。
以前那是人所共知,南方屬於蠻夷之地。
可現在,殿中的那幅大大的地圖上,明明白白的顯示著,海外究竟有多麼廣袤的領土。
就算不為萬世大唐,為了子孫後代,難道不應該開發嗎?
魏征遲疑了一下,又說道:“可是陛下,雖然前景很廣闊,但該如何開發?
一沒有那方麵的人才,二沒有任何基礎,隻怕是勞民傷財過後,得到的不儘人意,甚至可能對大唐有損。
另外,南方是罪犯流放之地,曆朝曆代很多罪犯都流放到那邊。
遠的就不說了,就說大唐的,說不定很多人都對大唐懷著恨意。
最後就是,跟據臣所知,南方的那些高山密林裡,也有一些土著存在。
那些土著,或許擋不住大唐的兵鋒。
可,遙想當初秦征戰百越那一仗,足以成為我大唐之鑒。
一旦產生水土不服的反應,還有遭遇毒蟲猛獸,隻怕結果同樣不儘人意。”
“嗯……魏愛卿提出的問題很好,如此快就想到這麼多問題,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李承乾誇獎了一句,接著又搖頭道:“氣候我們可以適應,就如同適應吐蕃的氣候。
至於對當地的了解,你也說了,那片地方曆朝曆代都有流放的罪犯,他們也有後代,有些不一定沒心向大唐,或者心向華夏。
隻要赦免他們的罪,一部分自然會歸心,由他們帶路,憑著他們對當地的了解,一部分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土著的問題更不用擔心,誰還不想過好生活呢?
大唐並沒有必要出動兵鋒,隻要讓他們知道大唐的強大就行。
關於天災,不是有水泥了嗎?
加大產能,多多的加大,就在南方建廠。
不管是修水利也好,修房屋也好,到那個時候,天災想要摧毀的難度就變大了。
就算還會年年遭災,也是小範圍,大範圍的可能十年幾十年都遇不到一次。
山高林密的問題,有必要的話,該燒的燒,該砍的砍。
瘴氣問題也不用擔心,如防止痘瘡傳播那樣遮掩口鼻,再加上醫者的努力,問題都不大。
隻要把山高林密的問題解決,瘴氣自然也就消散了。
如此,可還有大的問題?”
連唐末和宋朝都能開發,李承乾一點都不擔心,現在會開發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