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坐了三個老和尚,麵對著三麵。
很顯然,他們三個老和尚就是領頭人。
“萬歲~萬歲~萬歲……”
嘈雜的聲音越來越清晰,是喊萬歲的聲音。
能夠被喊萬歲,來的自然是皇帝。
這一次,李承乾出行沒有再單槍匹馬。
畢竟他這次出行,代表的是皇帝。
不過,也沒有特彆大張旗鼓。
前方五百重騎兵,組成清理的隊伍,也就是青遊隊。
兩側各三百人的輕騎兵隊伍,不讓民眾靠近。
緊跟著,是手舉各種旗的儀仗隊。
幡、幢、旌旗等裝飾性旗幟組成視覺屏障,讓外圍的百姓看不真切,但又知道是皇帝來了。
緊跟著就是後方,也是五百名的重騎兵。
如果是隆重的皇帝出行,還有隨行的樂隊,各種人員加起來,起碼是按萬來算。
所以,這次李承乾出行,已經算是規模很小了。
看到這個架勢,不需要誰招呼,自然就有百姓會跪地磕頭,這是自古以來皇權的威嚴和神聖。
而一旦有百姓跪下了,其他人誰敢不跪?
搞鶴立雞群的話,就算李承乾不計較,有的是人秋後算賬。
李承乾跪坐在龍輦上,身上穿的是帝王常服。
畢竟他是皇帝,該擺譜的時候還是得擺譜。
周圍,圍繞的是近衛刀斧手。
隨著隊伍的推進,現場占地頗廣的水陸法會,那些和尚的念經聲,終究還是停了下來。
他們沒辦法不受乾擾,畢竟這是皇權時代。
皇帝親自來了,一群和尚敢無視,真想造反嗎?
終於,李承乾來到了現場。
前方的重騎兵散開,李承乾從龍輦上下來。
“萬歲,萬歲,萬歲……”
現場的百姓們紛紛跪地,雖然喊得參差不齊,但卻一直不斷。
和尚們騷動起來,這究竟該不該原地跪下呀?
一個個和尚不著痕跡的看一下他們的領頭人,他們的領頭人又看向最中間的那三個老和尚。
三個老和尚依然不動,已經被通過氣的和尚高層們,儘管心有不安也同樣不動。
高層們都不動,普通和尚也不敢動,這就叫縣官不如現管。
李承乾一步步走下龍輦,身邊跟著武媚娘,跟著上百刀斧手,一步步從和尚們留下的圖案空隙中,走向最中間三個老和尚所在。
隨著李承乾麵無表情一步步走近,中間的三個老和尚中,有一個頂不住無形的壓力,緩緩的站了起來。
隨著他站起來,另外兩個和尚自然不能免俗。
最終,三個老和尚站起身來,麵對著李承乾雙手合十,微微低下頭去。
李承乾走近,而他們三人已經被刀斧手包圍,隻聽李承乾大聲問:“三位法師,朕需要拜佛嗎?”